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科普文章标题怎么写才能让读者忍不住点开?

"你肯定碰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写的科普文章,点击量还没隔壁王大妈拍的凉拌黄瓜视频高!"上周和做科普号的朋友喝酒,他盯着手机里三位数的阅读量直叹气。其实这事儿真不怪内容,症结八成出在标题上!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让人手滑点击的科普标题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科普标题三大误区,踩中一个全完蛋

先来说说新手最容易栽的坑。上个月某健康科普号发了篇《论膳食纤维对人体消化体系的推动作用》,你猜阅读量多少?237!后来编辑把标题改成《天天吃外卖的留意!这坨"废料"能救你的肠子》,好家伙,直接冲到10万+。

重点来了

  1. 别当学术论文写:"推动""机制""探究"这些词,在受众的眼中跟"快划走"没啥区别
  2. 数字游戏要精明:与其写"5大好处",不如说"饭前记住3个数"(比如说30克膳食纤维=3根玉米)
  3. 情绪价值不能少:同样的补钙学识,写成《你的骨头正在悄悄变脆》就比《钙元素吸收定律》吸引人

举一个真实案例:某天文科普号把《银河系旋臂架构新发现》改成《你手机里拍的星空,居然藏着宇宙惊天大秘密》,转发量暴涨60倍!


标题创作黄金公式,照着抄就能火

跟做了8年科普的老编辑偷师学来这套组合拳,亲测有效:

① 悬念+痛点+化解方案
"天天刷牙还口臭?可能你刷错了这一个死角!(附正确姿势图解)"
② 颠覆认知+权威背书
"医生绝对不会买的3种'健康食品',超市货架上全有!"
③ 场景化+情感共鸣
"熬夜追剧的姐妹留意!你的皮肤正在发出SOS信号"

去年有个环保号用第三个套路,把《微塑料污染现状》改成《你点的奶茶,正在喂你吃塑料》,直接冲上微博热搜。看一看这数据对比:

原标题撰改后标题阅读量增长
海域生态保护指南你扔的塑料袋,正在变成海鲜刺身315倍

自问自答:针对标题的灵魂拷问

Q:标题要不要加问号?
A:分情况!比如说《吃苹果到底要不要削皮?》这种真症结可以加,但《震惊!苹果皮竟然...》这种标题党就别采用了。有个小心得:把问号换成感叹号,点击率能增强18%

Q:长短标题哪个好?
A:移动端显示最好控制在18-22字。有个诀窍:前8个字必须抓住眼球!比如说《猝死前兆有这些!》就比《针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须知》强

Q:怎么蹭热点不尴尬?
A:记住这一个模板:"热点事物+科普角度"。比如说《<鱿鱼游戏>爆火背后,这一个生理现象正在摧毁你的身体》(讲多巴胺分泌机制)


独家数据:95后最吃这套标题套路

最近帮某科普平台做了网民调研,发现这些新趋势:

  1. 带"居然""原来"等反转词的标题,打开率高73%
  2. 用"!"结尾的标题比"。"结尾的分享量多2.8倍
  3. 在标题里植入具体场景(如办公室、地铁通勤),转化率增强45%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在标题里加入"你的""你"等人称代词,会使受众觉得是在跟自己对话,心理间距刹那拉近。比如说把《失眠的危害》改成《你昨晚数到第几只羊?》,数据简直天差地别。


小编观点:好标题是颗糖衣炮弹

在科普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我越来越觉得标题就像药的糖衣——既要包住学识的苦味,又不能掩盖真实的疗效。最近看到个绝妙案例:有团队把枯燥的《量子力学根基定律》包装成《薛定谔的猫:科学界最著名的劈腿事物》,既准确又有传播力。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千万别把受众当傻子,但也别高估他们的耐心。去年我们做过测试,同样的消息换一个标题,在家室群里的转发率能从5%飙到82%。记住,科普标题的终极目的不是展示专业,而是点燃好奇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哄你吃药说的:"乖,吃完这颗糖..."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科普文章标题怎么写才能让读者忍不住点开?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