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时代,签发稿纸还需要存档编页吗?
2013年11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上网杂志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拥有40万部、6万家新闻网站和超200万个新闻APP,在7亿网民中,90%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20%以上。
然而,网民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资讯和娱乐成了网民最青睐的内容之一,多渠道的分发及不同领域的用户习惯导致着网民注意力的集中分散。同时,为了方便用户获取新闻资讯,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智能手机硬件的开发与运营带来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丰富的内容才有可能吸引网民的眼球。所谓内容就是媒介的主体,而媒介就是连接受众的桥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纸媒大力发展网络内容的新闻发布与传播。
传统纸媒依靠单向发布来吸引网民关注,这种被动的媒介形态,以文字为中心,没有受约束,发布内容多为硬性新闻,发布量少之又少。而通过网络传播,媒体可以借助多种媒体进行联动,也可以依靠移动设备终端来直接访问新闻信息,产生跨平台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纸媒就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媒介的内容建设。
传统纸媒在发展初期的丰富内容为网络传播增加了便捷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纸媒的内容生产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纸媒出版企业转型为新闻出版机构,围绕丰富的内容生产方式来吸引用户,打造“早知版”;另一方面,纸媒也开始融入新闻机构的基因,其参与用户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以新浪为例,根据其新闻中心用户的消费能力,每年发布一次新闻内容。
在2010年的“愚人节”期间,新浪就发布了“双十一”第一波手机短信。这一波操作,既成功地吸引了用户的眼球,又将消息推送到了主要门户网站和自媒体,成功地实现了营销的目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传播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平台都带来了海量用户。因此,为了满足不同企业、不同用户的需求,新浪拥有了相应的优势。为了打造“双模运动”平台,新浪将推出企业新官网,打造企业新官网。例如,要为新浪建设微博官网,就必须在企业新官网上线之前在用户群中注册,并拥有一个简单、高效、系统的功能模块。
目前,新浪拥有全新的官网,并在所有相关频道内进行了优化,包括了首页、综合频道、新闻、娱乐、影视、体育、时事、公益等多个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