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耍起来:这波村级娱乐活动值得你来嗨!
【文章开始】
喂,老伙计!最近忙啥呢?是不是除了窝家里刷短视频,就是凑在村头那几家小店门口打牌?夏天傍晚坐在门口摇扇子,冬天就围着煤炉子搓麻将?是不是感觉村里这日子,过得有点…嗯,有点平淡了?除了张家长李家短,真没啥新鲜乐子了?
等等!别叹气!村里的娱乐生活,这次要“动真格”了!
啥?村级娱乐活动?不就是以前那种没啥意思的集体行动?去也是凑人数?
哎呦,这想法可太老土了!此“娱乐”非彼“娱乐”啊乡亲们!现在咱们搞的活动,那可是奔着让大家伙儿真正乐呵起来、关系热络起来去的。不是走过场,是真用心! 搞这玩意儿,核心问题不就是为了让大伙儿告别单调,找点积极向上的乐子,顺便让邻里关系更铁嘛?
搞活动谁掏钱?不会又是村里摊派吧?
这个问题问得实际!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以往提“搞活动”,可能跟“收钱”联系起来了。但这次真不一样!
- 大头靠“上面”支持: 不是哭穷哈,实话实说,现在县里、镇上很重视乡村文化振兴,是真金白银在支持!专项经费就是用来给咱们办活动、买设备、请老师的。
- 村里也要出力: 村集体自己也得有点投入,比如出场地、搭个台子啥的,这些村委能承担的基本花销,不会摊给个人。
- 欢迎能人赞助: 村里那些在外面发展得好的老板、热心肠,有时候也愿意出点力,赞助个奖品或者提供点实物帮忙。这个不强求,自愿为主,但也是条路子。
- 重点来了: 绝大多数面向咱们村民的活动,都是免费的!顶多象征性收个几块钱茶水费、物料损耗费(提前说清楚),绝对不以赢利为目的。 掏钱?除非你想玩点超高端的(那种极少见),否则基本不用咱自己出钱。
所以啊,放心大胆来玩就行!这钱袋子,有人给盯着呢,咱纯享受!
活动都有啥?总不会又是老掉牙的扭秧歌吧?
嘿,您这就小瞧咱们的组织能力了!虽然秧歌也是好东西(后面还会提到),但现在玩的,那叫一个“老中青全覆盖”!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口味。
- 给爷爷奶奶辈的“怀旧时光”:
- ·老电影放映会: 找块大幕布,在晒谷场或者村部空地,放点儿过去的经典老片,《地道战》《小花》什么的,配上板凳瓜子,那氛围,绝了!
- ·棋牌比赛(非麻将): 象棋、扑克牌升级赛、打纸牌(当地流行的玩法),安静又能动脑子,还能交朋友。
- ·戏曲专场/红歌大家唱: 请草根剧团或者村里戏曲爱好者,唱唱黄梅戏、豫剧啥的。组织老人一起唱唱经典红歌,感情全在歌声里了。
- 给叔叔阿姨辈的“活力舞台”:
- ·广场舞大赛升级版: 不光自己跳,现在还能请外面的老师教新舞种,跳交谊舞、健身操、甚至简单的民族舞!设备也好了,音响灯光都给配上,跳起来更有劲儿。
- ·趣味运动会: 拔河、插秧(模拟)、负重接力(背媳妇儿?哈哈)……团队配合,笑料百出!
- ·手艺擂台: 村里肯定藏着能人!包粽子、打糕、做豆腐、剪纸、编筐… 把快失传的手艺亮出来,既交流了技术,还是非遗文化的传承呢!
- 给小年轻(包括半年轻)的“新潮阵地”:
- ·“家门口的K歌之王”: 置办一套不错的点唱设备,定期组织露天K歌赛(晚上凉快的时候),或者在小礼堂搞室内KTV体验,年轻人喜欢。
- ·电竞嘉年华(轻度): 这个可能有点新潮,不过在确保管理到位前提下,搞点像《王者荣耀》或者跑跑卡丁车这类全民手游的小型比赛,吸引力超强! 具体报名规则和赛制,得看村委会这次咋定的,这个我了解不深,听说隔壁村搞得挺成功。
- ·短视频“村拍”计划: 鼓励村民用手机拍村子美景、好人好事、活动花絮,优秀作品在活动大屏幕播,还能拿小纪念品!
- ·亲子DIY工作坊: 带孩子一起做风筝、捏彩泥、扎染小手帕,亲子关系升温。
你瞧瞧,从安静的到热闹的,从传统的到时尚的,总有一款适合你吧?关键是不用跑城里就能享受!家门口的乐子!
说的热闹,谁来组织啊?谁教啊?别到时候乱糟糟的,还不如打麻将省心…
嗯,这个担忧有道理。任何活动,没人管、没人带,肯定不行。现在组织模式也在变:
- 村委会牵头但不包办: 村两委负责搭台子、统筹资源、提供场地和安全保障。但具体项目运营交给了村民!
- “兴趣小组”当家作主: 喜欢跳舞的?你们自己推举个队长出来!喜欢下棋的?棋友小组建起来!喜欢种花养草的?园艺小组搞起来!让懂行、有兴趣的人带领自己的小团体, 这比村委会硬派人强多了。村里的广场舞队,以前领跳的李婶子,可不就是自己钻研动作、带着大家练出来的嘛!
- 外面请“教练”: 有条件的村,或者镇文化站支持下,会定期请外面的专业老师来指导几节课,教新舞步、新方法。比如镇上新来的文化志愿者小王,据说专门学过广场舞编排,下个月可能要轮流到各村教。
- 志愿者少不了: 放假的大学生、退休有时间的教师、热心肠的大哥大姐…志愿者队伍现在是组织活动的重要帮手!维持秩序、跑个腿、帮帮忙,热心肠的人多着呢。咱们村的张会计退休了,就加入了文化志愿队,毛笔字写得可好,经常义务给写活动横幅。组织这活儿,累是真累点,但看到大家高兴,也值了。
为啥要折腾这些?打打麻将、刷刷手机不也挺好?
呃…这个想法不能说错,但…整天对着手机,或者泡在麻将桌上,真那么健康吗?
- 健康问题: 久坐打麻将,腰椎颈椎、血压、眼睛都容易出毛病。手机也一样。这些活动,很多是让你动起来的!跳跳操,活动筋骨;运动会,出点汗; 对健康好处不言而喻。
- 关系淡漠: 围在一起搓麻将,看似一群人,实际各玩各的(牌友变仇家的也不少…)。这些集体活动不一样,是大家一起笑、一起玩、一起完成一件事。协作中自然增进了解,邻里感情更融洽。 咱们不是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嘛!活动多了,平时路上碰见也能多聊两句。
- 文化流失: 村里的老手艺、老游戏、老故事,不趁着活动让老人教教、年轻人学学,真的可能就没了。搞活动是个很好的传承平台。
- 乡村活力: 热热闹闹的村子,才有生气!才有希望!年轻人才愿意回来看看,甚至留下。 死气沉沉的村子,留不住人。你想想看,城里亲戚来玩,你说今晚村里广场有篝火晚会/戏曲表演,那不比说除了打牌没处去体面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麻将、手机本身不是洪水猛兽,偶尔玩玩放松没问题。但整天整日沉迷其中,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多元、更健康的选择!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开心、放松又不伤身的事儿。
听你这么说,好像还有点意思…别的村搞得咋样了?能行不?
有图有真相!拿去年咱们隔壁王家沟办“村晚”来说吧:
- 自导自演很火爆: 村民自己排练的小品、唱歌、三句半,虽然比不上电视里的精致,但胜在接地气,说的是村里的事,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 传统舞龙复活: 几个中年人带着小伙子们把沉寂多年的舞龙拾掇起来了,排练了个把月,效果真不错,后来还去县里比赛拿了名次!这个或许暗示咱们村找到了焕发活力的新方向。
- 参与度惊人: 台上演员几十个,台下观众挤满了小广场,老人孩子笑声不断。听他们村支书说,那次活动参与人次超过200人(一个村常住才几百人),大家都说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
- “粉丝”自发宣传: 活动照片、小视频,村里的年轻人发朋友圈、抖音,引得周边村都羡慕!
王家沟的经验很能说明问题:只要组织得当、活动对路,乡亲们的热情是空前高涨的! 关键在于让大家玩得开、玩得好、玩得有收获(健康的收获、感情的收获)。
所以啊,咱们自己村搞活动,你还在犹豫啥?甭管你是想安静地下盘棋、还是跟着跳一段嗨翻全场、或是带孩子做个手工、又或者展示一下你那深藏不露的厨艺手艺……统统欢迎!
别老窝在家里啦!多出门走两步,到活动中心转转,看个通知。下次活动预告一贴出来,记得给自己报个名!是时候让咱村的文化生活也“燃”起来了!
村东头的王大爷有句话说得实在:“跳一场舞,出一身汗,回家睡觉都香,比摸一晚麻将精神多了!”这感受,你得自己来试试才知道!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