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旅游营销软文实战指南:文字如何勾住游客的心
还在纳闷为啥你吭哧吭哧写了20万字的旅游推文,阅读量却像石沉大海?别光顾着怪平台不给流量了,最核心的痛点,往往是你的文字压根儿没挠到潜在游客的痒处!旅游软文这玩意,写好了是真金白银的订单,写砸了就是数字时代的自嗨。
第一问:旅游软文为啥老被人说“没用”?真没用吗?
咳,没用?那真冤枉它了!看看那些成功案例——某某小众海岛民宿,靠着几篇走心攻略+绝美海景图,淡季预订直接爆满;某家主打亲子研学营的机构,就因为文章把孩子深度体验野生动物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咨询电话接不过来。有用的核心,在于打没打中游客的“七寸”。
游客在想啥?无外乎这几个灵魂拷问:
* 这地方有啥特别(价值点)?跟别的“网红打卡地”区别在哪儿?
* 去了我能干啥(体验感)? 光是拍照?还是有更深度的玩法?
* 你的推荐我凭啥信(真实性)? 是广告吹牛,还是真值得去?
* 现在去合适吗?贵不贵(时机与价格)?
?? 重点敲黑板: 好的旅游软文,不是景点说明书,而是精准解决游客核心疑虑、激发强烈渴望的“钩子”,是给潜在用户描绘一张“去了绝对不亏”的未来蓝图。
第二问:旅游软文怎么写才能让人真想出发?关键点在哪?
1. 开头就下“钩子”,别啰嗦!
甭管用啥手法——戳痛点、制造惊奇、展现极致诱惑。比如写青海茶卡盐湖:
* 差劲开头: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被称为‘天空之镜’…”(催眠开始)
* 狠钩子开头: “别被‘天空之镜’的网红标签骗了!茶卡真正的魅力,是让你一脚踩进云层里…” 或者“在茶卡,你拍照的废片率基本为零,因为连大妈都能拍出大片感!”(简单粗暴,效果立显)
2. 价值点提取,拒绝“啥都好”的大杂烩!
一个地方亮点可能很多,但写软文最忌贪多嚼不烂。想想你目标用户是谁?亲子?情侣?背包客?老人?根据用户核心需求,挑一个最能打动TA的点,深挖透、写鲜活!
- 针对亲子家庭: 重点不是风景多美,而是“带娃不费妈”——行程轻松、互动项目多(挖盐、小火车)、孩子能玩疯学到点啥、吃住都省心安全。
- 针对年轻人打卡: 突出“极致出片/独特体验”——哪个角度拍照绝?有什么别人没玩过的酷玩法(盐湖越野、星空摄影)?能不能“炫”出圈?
案例拆解: 有个主打云南雨林徒步的营地。他们的软文初期写了无数动植物科普,阅读平平。后来改变策略,主推“在萤火虫溪流边吃野生厨房大餐”这个独特到炸裂的体验点,搭配震撼夜晚实拍图+老饕讲解雨林香料,立马火了,订房要提前两个月!这就是“少即是多”的力量。
3. 真实感!真实感!真实感!
现在读者精得很,过度美化的“照骗”只会被喷成筛子。怎么制造真实感?
* 细节+感受: “雨后的清晨,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栈道,空气湿得能拧出水,混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猛地钻进鼻子,那一刻才知道什么叫‘洗肺’。”(比“空气清新”强百倍)
* 适度暴露“小缺陷”(反成优点): “这儿民宿隔音一般,晚上能听见山谷里的蛙鸣。对睡眠质量要求高的朋友可能觉得吵,但对想彻底融入自然的人来说,是绝佳的白噪音!”
* 多用第一人称经历/引述游客原话: “老板娘阿芳说,‘我们这儿的土鸡,得追着它跑两座山头才抓得到,能不香吗?’ 吃到的第一口,信了!”
* 呈现生活化场景: 不光是景点图,拍点当地人吃饭、孩子嬉戏、甚至市场里讨价还价的烟火气。
4. 人格化表达,跟读者“唠嗑”
别端着官腔!想象你是在给朋友热情推荐好地方。
* 说人话,带点小情绪: “我滴天!第一次在零下30度的长白山泡露天温泉,头发瞬间结冰,但身体暖到不想出来!这酸爽,谁试谁知道!”
* 用问句互动: “想带娃去草原撒欢儿,又怕无聊?你家‘神兽’能拒绝骑小马喂羊羔挤牛奶三件套?”(瞄准亲子痛点)
* 适当口语化表达(甚至合理病句): “这海,蓝得不像话!沙子细得,踩上去跟踩棉花糖似的…”(传递主观强烈感受,而非绝对精确描述)
5. 行动引导要清晰!别让人看完懵了
铺垫半天,最后一步不能掉链子:
* 明确的指令: “限量早鸟票,戳这里抢!”、“点关注,后台私信‘XX攻略’,领详细路书!”
* 营造紧迫感: “这条避世路线知道的人还不多,赶紧先收藏马住!”、“错峰出行价,本月底截止!”
* 简化路径: 链接、二维码、微信号、预定电话,给一到两个最直接的入口,别让用户满世界找。
第三问:旅游营销软文避不开的那些“坑”?
谁还没踩过坑呢?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 数据误区: 光会堆砌“年均游客XXX万”、“占地XX平方公里”…… 干巴巴的关我啥事?不如说清楚“这么大的园区,核心景点串联着玩3小时足够,懒人福音”。
- 盲目追热点同质化: 大家都写“假装在瑞士”、“小镰仓”,你那点东西很快被淹没。找到独属于你的“钩子”!比如同样是草原,你重点推“那达慕大会深度参与”或“独家牧民家庭做客学煮奶茶”。
- 推广痕迹太重: 张嘴“最超值”、闭嘴“顶级享受”、动辄“一生必去”… 读者一眼看穿,立刻警惕跑掉!把商业诉求隐藏在“价值提供”背后,像那个雨林营地,重点在讲“独特体验”,订单是自然结果。
- 图片视频拉胯: 一篇好软文配上糊图、抖成帕金森的镜头,直接垮掉一半。现在人手一部好手机,至少拍点构图清晰、光线正常的图吧?视频剪辑软件傻瓜的也多,稍微学点基础就能搞出不错的效果。
- 忽略平台特性: 小红书靠精美图片+真实体验笔记;抖音得要强节奏、视觉冲击力开头;公众号能展开写深度故事。内容不发错地方是基本功。(不过话说回来,不同平台算法规则天天变,具体权重啥的在变,咱也只能紧跟趋势走。)
第四问:短视频时代了,旅游软文还有未来吗?咋整?
短视频火成这样,咱写字儿的会不会凉? 别慌!图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深度信息承载: 复杂路线规划、多方案优缺点对比、政策解读、历史文化背景… 短视频很难说清,还得看图文。
- 精准种草搜索: “XX三天两夜亲子游攻略”、“带老人适合去XX吗?”… 用户主动搜的,往往是对图文信息信任度更高。
- 情感共鸣与想象空间: 优美的文字描述,能激发读者更深层次的遐想和情感联结,这也是短视频直给画面有时难以达到的深度。文字的魅力在于让你“在出发前,心已到达”。
当然,闭眼死磕纯文字肯定不行了!未来是融合:
1. 核心攻略/故事(图文)+精华集锦/视觉震撼点(短视频),组合拳打效果。
2. 图文中自然嵌入短视屏/GIF动图,增强表现力。
3. 深度软文引流私域(公众号/社群),再配合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扩大声量。
4. 鼓励用户生产内容(UGC),他们的真实游记、评价,是最好最强的背书。比如做个“最美游客照/游记”有奖征集,素材就滚滚来了,还贼有说服力!(这点好多地方都在做,但真正引导得好、素材质量高的,说实话不多见,里面学问大着呢。)
最后再说点
旅游营销软文,归根结底是场与潜在游客的“价值交换”。我的文字真诚地满足你找信息、做决定的需求(甚至提供点精神向往);你满意了、信任了,才可能下单。
别再闷头自说自话了。走出去,像朋友一样聊目标用户“心坎儿里”的问题,把目的地核心的“好”和“真”摆出来,清晰告诉人家“现在行动能占啥便宜”。
写的时候多问自己:要是这文案出现在我手机上,我会点开吗?我会心动吗?我会收藏甚至转发吗?我会因为这条信息就想去吗?
把答案校准在“YES”上,你的文字才能真正变成吸引游客的“黄金鱼钩”,稳稳钓来关注和订单。记住,真诚利他,永远是最高级的营销,这话是永不过时的。
所以,还等啥?赶紧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电脑,梳理你最懂的那条线路,那些美景,用你最有劲儿的方式说出来吧!说不定,下一秒就有人因为你的文字订了一张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