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软文怎么写文案?棉花糖广告的8个实操秘诀
【文章开始】
嘿,你有没有这种困惑?刷手机的时候,明知道是广告,但有些内容你就是忍不住想点进去看完。看完了吧,嘿,还觉得挺值,甚至有点想掏腰包... 为啥?因为这写的不是硬邦邦的吆喝,是裹着糖衣的“软文”! 那问题就来了,这玩意儿到底咋写?咱能把产品故事,揉得让人心甘情愿吃下去吗?
啥叫软文?硬广它表妹?
首先别搞复杂了。软文软文,核心就那个“软”字。 它不是生硬地把产品怼你脸上喊“买它!”,而是像朋友聊天似的,把你想说的信息悄没声儿地塞进一个有价值的故事、信息或者观点里头。
- 自问: 软文就是骗人吧?
- 自答: 还真不是!骗人是瞎编,软文是真诚地提供价值(比如实用知识、有趣见闻、情感共鸣),然后顺便提一句“诶,我这个发现/解决方法是基于XXX产品/服务”。用户得到了价值,自然不反感你的植入。重点是你提供的东西真得对人家有用处!
比如你卖母婴产品,别光说奶瓶多好。写一篇《新手爸妈必看!0-3个月宝宝喂养排雷指南》,里面提到新手容易慌乱冲奶导致温度不适、有气泡,这时带出你的恒温、防胀气奶瓶怎么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者觉得“学到了!原来问题出在这,正好试试它说的那个方案”。
想写好?这第一步很多人就栽了!
写之前,先想清楚:你写这个软文图啥?目标到底是啥!
- 是要更多人知道你家品牌(品牌曝光)?
- 引导用户去你店里逛逛(导流)?
- 直接卖货(转化销售)?
- 还是打造你老板是行业大神(人物IP)?
目标不同,写法天差地别!一个就想让用户记住品牌名的软文,结尾放个大LOGO和一句酷酷的slogan就行;一个要卖货的软文,可能得在故事里多埋几个购买理由,结尾还得有个明确的“戳这里购买”的钩子。
(这里停顿一下,我想想啊)见过不少老板,拍脑门就说“写篇软文吧!” 写啥?不知道。写给谁看?不清楚。想达到啥效果?没想过。这就好比... 好比蒙着眼往人堆里扔飞镖,扎到谁算谁?没有清晰目标,你的软文很容易变成四不像。
你是在对“人”说话,不是对着空气演讲
这步最关键,也最容易忽视!你的软文是给谁看的?是广场舞大妈?互联网码农?还是带娃的精致妈妈? 这些人关心的话题、焦虑的点、说话的方式,能一样吗?
- 自问: 用户为啥要理我的软文?
- 自答: 因为他们觉得这玩意儿跟我有关!对我有用!
咱举个例子。比如你帮本地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火锅店写软文。目标是吸引年轻人和外地游客。
- 对象错了(本地大爷大妈): 写“地道老味,几十年不变”...嗯,是事实,但年轻人可能觉得“老土”。
- 对象对了(年轻人+游客): 写“藏在巷子里三十年的锅底密码!成都土著私藏榜单TOP1,本地人教你3招涮出不翻车的毛肚”!是不是更戳好奇心和打卡欲?这就抓住了“跟我有关”(我也想吃地道老火锅)、“对我有用”(教技巧、给避坑指南)。
划重点:
* 摸清你的目标读者是谁(年龄、兴趣、痛点)
* 用他们习惯的语言说话(比如跟00后甭拽成语)
* 说他们真正关心的事
标题党?不!这叫“聪明敲门砖”
我知道,现在大家伙儿注意力跟金鱼似的,就几秒!标题不行?秒关!所以标题必须抓人。核心就一点:引发好奇或者戳中痛点!
- 提问式:“为什么你敷的面膜从来补不进水?”
- 痛点直击:“刷了3小时短视频,更空虚了?这个App治好了我的‘无聊癌’”
- 制造反差:“月薪5000,同事却以为我年薪百万?(全靠这3个小习惯)”
- 用数字:“厨房小白秒变大厨的5个作弊神器”
- 亮出价值:“拯救颈椎!程序员都在偷学的3招午休放松术”
别怕当“标题党”,只要内容配得上你的标题,给足了价值,读者不会骂你。怕的是标题吹上天,进去一看全是水。
正文咋整?记住讲故事!
软文的正文,咱就不能干巴巴列数据讲参数了(那是产品说明书)。得把它编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套”里。
这个“套”可以是:
- 一个故事: “那年我创业失败,在街角小店一碗暖粥下肚... 如今做这速食粥,就想还原那份味道。”
- 一个场景: “夏天挤地铁的尴尬,谁懂?后背湿透的社畜只想找件凉快衬衫...”
- 一个观点/矛盾: “都在说鸡娃,可我想说:真正的起跑线,在父母的‘情绪银行’里存款多少?”
- 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教程类): “装修踩了8个坑换来的血泪经验:这4种材料千万别省!”
核心是:无论啥“套”,都别离题万里!要自然地过渡到你想推广的产品/服务是解决故事里问题/实现愿望的关键。 比如那个装修的软文,讲到“开关插座这个坑”,就可以引出你家安全性高、设计简约的开关产品怎么避坑。
讲好故事的秘诀:细节! 同样是火锅店软文:
* 差的:“锅底很香,很好吃。”
* 好的:“牛油在铜锅里咕嘟得透亮,翻滚着裹满干辣椒的深红,空气里那股子混合了二十多种香料的厚重香气,钻进鼻子就勾得人坐不住...” —— 有画面感没?
怎么把钩子塞得神不知鬼不觉?
硬广恨不得把卖点刷满全屏。软文呢?要“软”植入。
- 痛点植入: 前面聊年轻人社交焦虑(痛点),引出“后来发现XX社交APP,上面志同道合的人特多...” (植入产品)
- 解决方案植入: 讲完旅行收纳一团糟(问题),提到“直到用了XXX可压缩收纳袋,卷一卷瞬间省出一半空间...” (植入产品好处)
- 对比植入: “以前用普通拖把,弯腰累、水渍多。换上XX蒸汽拖把后,省力不说,拖完的地光脚踩都不怕...” (巧妙展示优势)
- 数据/背书植入: “看了XX测评报告说这个成分有效才买的...”
- 用户证言(故事化): “读者群里小王私信我,说用了XX除螨仪,她家宝宝的红疹好多了...”
关键就是:别生硬转折!让它成为故事发展的自然一环。 感觉讲不下去了?那就再编圆点呗。
光软就够?该硬就得硬!
纯软,有时候用户懵啊:你嘚啵半天,到底想让我干啥?所以,在提供足够价值、引发兴趣后,得有个“动作召唤”! 这个动作要清晰、简单。
- 明确的引导:
- 直接型:“点击这里,立刻领取你的20元新人券!”
- 利诱型:“评论区回复‘XX’,送你一份电子书秘籍!”
- 稀缺型:“最后50份0元试用装,手快扫码!”
- 咨询型:“想了解具体方案?私信我‘方案’一对一聊!”
- 地点要醒目: 一般放结尾,有时重点信息放文中醒目的地方也可以。
重点加粗:光感动没用,让人行动! 当然行动按钮要和软文内容匹配,别前脚讲诗和远方,后脚让人买包...可能就裂开了。
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 关键词别埋太深: 通篇都在讲咖啡多好喝,但提都没提你卖的那个“小行星咖啡豆”品牌名...这功夫白费啊!关键词很重要但很容易忽视,要适当、自然地出现。
- 加粗核心卖点/亮点: 文字太多,关键信息加粗,让用户能快速扫到重点。
- 排版舒服点: 大段文字堆一起谁看?多用分段、短句、小标题、符号(点、线)、图片/视频(如果平台支持)。 (虽然移动端具体几行字配张图效果最好...呃,这个我还真没精确数据,反正看着清爽就对了)。
- 口语化到底: “研究表明”、“显而易见”、“综上所述”...打住!说人话! “我们试了一下发现”、“简单说就是”、“所以你看啊...” 这种更顺耳。带点“吧”、“啊”、“呢”也不怕。偶尔来个“哈哈” “天呐”也挺好。别装,别端架子。
- 展示而非讲述: 别说“我们的羽绒服超保暖”,说“零下20度拍极光,里面一件羊毛衫+它,全程冒汗”。别吹,用事实(或生动的描述)让读者自己下判断。
最后一点碎碎念
不过话说回来,软文写得好,秘诀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别想着怎么‘卖’,想着怎么‘帮’。帮用户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带来愉悦、引发共鸣。当你提供的价值足够大,用户不仅接受你的推广,甚至会感谢你的信息。
不断问自己:这内容对读者有用吗?有趣吗?能让他记住点啥吗?能让他想做点啥吗?能让他觉得你不是个烦人的推销员,而是个值得信赖的信息源吗?能达到...嗯...我开头定的那个目标吗?(此处暴露目标遗忘风险...开个玩笑,写完记得回去核对目标!)
那...就这样?拿起键盘,试着把你家产品/服务,“软”进一个好故事里去吧!看看棉花糖的效果如何。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