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开场)各位老铁有没有发现个怪现象?脑白金广告被骂了二十年土味,可人家年年销售额过亿。上次我在超市看见个大妈,左手拿着最新款iPhone,右手往购物车里扔了三盒脑白金。这事儿您品,您细品——土到极致就是潮?
一、90%人对脑白金广告的认知误区
上周跟个00后营销总监聊天,他张口就是"脑白金那套早过时了"。结局您猜怎么着?他爸生日当天,这哥们还是老老实实下单了两盒脑白金。这事儿暴露了三个行业秘密:
- 潜在顾客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送礼场景的杀伤力经久不衰
- 土味文案反而是信任背书:花哨的反而像骗子
- 延续曝光才算是王道:你以为人家在洗脑,其实在修"认知高速路"
(自问自答)为啥脑白金从不讲功效? 跟您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中老年人最怕被当病人看。人家一句"送礼就送脑白金",把保健品生生变成了人情硬通货。
二、脑白金文案的黄金公式拆解
先看这张对比表就明白:
传统保健品文案 | 脑白金套路 | 核心差异 |
---|---|---|
"调节三高" | "今年过节不收礼" | 场景绑定 |
"富含XX成分" | "收礼只收脑白金" | 情感替代 |
专家证言 | 老头老太跳舞 | 信任转移 |
(内部消息)当年史玉柱做农村调研,发现大娘们把空礼盒摆在客厅最显眼坐标。这才有了"礼品=面子"的绝杀定位。您还记得那句"脑白金让睡眠好、肠胃好"吗?后来悄悄改成了"年轻态",这就是高手玩的认知升级。
三、2023年还能照搬的三大绝招
跟您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家做阿胶糕的,照抄脑白金套路搞了个"送礼就送桃花糕",在三四线城市卖爆了。核心要掌握这三个精髓:
- 二老代言法:找广场舞大妈当主播,比明星好使十倍
- 节日寄生术:母亲节文案改成"当年嫌她唠叨,现在送她脑白金"
- 魔改神曲:把广告歌改成广场舞伴奏,大妈们自动传播
(方言教化)记住这几个万能句式:
- "都说XXX好"(营造从众心理)
- "今年流行送XXX"(制造焦虑)
- "家家都在用XXX"(虚构商圈共识)
四、过时招数千万别硬抄
去年有款枸杞原浆翻车,就出于像素级模仿脑白金。现代潜在顾客早不吃这套了:
- Z世代要介入感:搞个"帮爸妈拒绝脑白金"活动反而爆红
- 消息透明化:得在详情页藏个"科学解释"按钮
- 渠道分化:得在拼多多卖经典款,在抖音卖"养生朋克版"
教您个绝的:某新品牌把脑白金配方做成熬夜水,广告语改成"熬最晚的夜,泡最浓的脑白金",在00后圈层杀疯了。
五、小白也能上手的实操模板
送您个"三步克隆法":
- 找个老物件(比如说搪瓷缸)
- 绑定新场景(比如说考研、加班)
- 造个顺口溜("白天喝红牛,晚上泡白金")
去年有家做蛋白粉的,套用这一个模板搞出"健身不喝脑白金,撸铁三年一场空",在健身房投屏广告,三个月铺进2000家门店。
本人观点
干了十五年营销,我发现脑白金最狠的不是广告词,而是能把一句废话坚持说二十年。现在大伙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反而忘了营销的实质是重复。最后送您句大实话:别总想着培育潜在顾客,得像脑白金学学怎么讨好潜在顾客——人家摸准了中国人"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死穴,这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