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金新闻营销范文的三大未解之谜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广告——明明整版都在夸商品,受众却以为在看新闻。当年脑白金在《南京日报》投的《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硬是让报纸销售额涨了15%。为什么它的软文能让人主动看广告?
症结一:为什么报纸广告不像是广告?
答案藏在三个细节里:
- 藏起促销话术:把"买一送一"改成"某市张阿姨连续服用30天后发现..."
- 伪装新闻格式:开头必带"本报讯""记者调查"等字眼,结尾不加联系方式
- 正反观点对冲:先写《人类可以永葆青春?》,再发《揭开抗衰老的真相》,让受众自己得出结论
举一个:某地方报曾登《退休教师组团考察脑白金厂》,通篇没提销售,结局当月咨询电话被打爆。
解剖脑白金标题的"钩子公式"
新手最头疼的标题,其实有迹可循。对比两组案例:
普通标题 | 脑白金式标题 | 钩子类型 |
---|---|---|
改善睡眠商品上市 | 《宇航员如何睡觉?》 | 悬念猎奇 |
通便商品推荐 | 《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 | 恐惧对比 |
增强记忆力 | 《南京出现"美国疯狂"征兆》 | 地域关联 |
独家提炼的标题模板:
数字+后果:"30天不XX的代价"
地域+悬念:"XX市惊现XXX现象"
职业+痛点:"教师/司机/护士的集体困扰"
去年帮某保健品写《夜班护士的秘密武器》,见报后经销商拿货量翻了3倍。秘诀就是把抽象功效转化成具体职业场景。
写作现场的"五要五不要"
在报社干过十年的老编辑教我:好软文是设计出来的陷阱。
要这样做:
- 开头埋雷:"95年开始,美国人疯了!"——用震惊事物抓眼球
- 中间掺沙:每300字插入1个专业术语,比如说"松果体素"
- 结尾留白:"针对XXX的争议仍在继续..."引发受众探究欲
千万别犯:
采用"优质""领先"等广告高频词
出现公司地址、电话等商业消息
用彩色边框或加大字体突出内容
有个反面教材:某品牌在健康版发《XX口服液功效解析》,出于结尾加了400电话,被受众投诉是软文,整版广告服侍费打水漂。
版面拣选的隐藏算法
你以为随便买个版面就行?脑白金团队有套"三匹配原则":
- 人群匹配:老年健康版放《失眠加速衰老》,金融版发《健康投资新趋势》
- 时段匹配:春节前投《送礼清单暗藏健康危机》,重阳节推《银发族的活力密钥》
- 地域匹配:在沈阳发《东北人冬季养生误区》,到广州写《湿热天气的肠道警报》
版面坐标生死线:
优先拣选右半版(视线自然落点)
避开夹在医疗广告中间的"广告岛"
最好接近《民生热线》《受众来信》等信任度高的栏目
曾跟踪某地方报数据,同样内容在A3版(社会新闻旁)的阅读率比B5版(广告专版)高4.7倍。
来自前报社主编的私房话
干了二十年媒介,最颠覆认知的是:真正的好软文要让受众觉得"差点错过重要新闻"。去年某社区报发《菜场惊现"长寿菜"》,其实是在推辅酶Q10商品,结局大爷大妈把报纸剪下来贴冰箱,还自发组织团购。
还有个绝招——给文章"做旧"。把新闻营销商品混在往期报导合辑里,标上"三年前今日新闻",大多数人真以为是史实事物翻红。就像脑白金当年把商品故事伪装成《98全球科技要闻回顾》,这招至今有效。
最后说个冷学识:周三周五的报纸软文费用留存率最高。出于大多数人习惯周末整理报刊,这时候看到的广告容易产生"近期热门"的错觉。下次投放前,不妨翻翻印刷厂的出刊排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