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宝妈群母亲节:不只是祝福,更是互助与成长
母亲节又要到了。你,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这个日子好像和自己有关,又好像没什么关系?早上可能收到孩子画的一朵小花,老公送的一支口红,朋友圈刷屏的“妈妈我爱你”……但然后呢?日子照旧,娃照样闹,家务照样做,班照样上。说实话,有时候真的会想:母亲节,到底过给谁看的?
嗯,可能不止你一个人这么想。我潜伏了好几个宝妈群,这几天话题早就炸了。好多妈妈都在问:“所以母亲节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是啊,我们需要什么呢?
一、母亲节,对宝妈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来自问自答一下:
Q:母亲节不就是收礼物、被说句辛苦了吗?
A:是,但不全是。
很多宝妈在群里坦白讲:“说真的,我不缺那支口红,也不差那顿饭。” 那缺什么?——缺的是被理解,是被“看见”,是被真正地“托住”。
举个例子:群里一位妈妈说,去年母亲节,她老公带娃半天就崩溃了,最后反而她得更努力去收拾残局。“这哪是过节,是过关吧?” 她这句话,后面跟了整整三屏的“+1”。
所以说,母亲节表面是庆祝,深层其实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可。但问题是,这种认可往往来自于他人,而他人……常常get不到点。
二、为什么宝妈群,成了母亲节背后的“情绪解压场”?
这就不得不提宝妈群的存在了。你以为它只是用来拼团买奶粉、二手转婴儿车的?不不不,它早就是很多妈妈的“赛博客厅”,尤其是节日前后。
宝妈群提供了三种核心价值:
情绪共鸣:“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比如你吐槽一句“好累啊,今天一点都不想当妈”,下面不会有人judge你,只会说“我懂我懂,我刚还躲厕所吃了块巧克力不敢出声”。信息互助:“快速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急!母亲节想给自己放个假,哪家托管靠谱?”“宝宝晚上不睡怎么办啊,我快熬没了……”这种立刻能捞到干货的求助,往往比一句“节日快乐”有用得多。自我觉醒:“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
母亲节群里经常讨论“我们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这种提醒,在柴米油盐里特别容易忘掉。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社群支持虽然有用,但具体能多大程度上缓解母亲的焦虑,可能还得看每个人的参与度和群氛围,不能一概而论。
三、母亲节,在宝妈群里可以怎么做?
既然知道了痛点,也知道了宝妈群的能量,那我们能不能主动把这个节过好呢?当然能!
(一)线上活动搞起来
很多群主会在母亲节前组织一些线上小活动,比如:
- “夸夸我的妈妈”征文(娃爸娃崽参与版):让爸爸带孩子录一段话,或者写几句,发到群里。其他妈妈一起来夸,氛围一下子就好了。
- “我的妈妈绝活”照片分享:晒出妈妈除了带娃外的技能,插花、烘焙、甚至职场成绩都可以!让自己被看见,才是最好的礼物。
- 组团“放飞一小时”:群里约好时间,各自把娃交给家人,统一时间出门散步、喝咖啡、发呆——然后回来群里打卡分享感受。
(二)现实互助试一试
这是更硬核的操作了,比如:
- “换手带娃”:关系好的群友,可以轮流帮对方看娃2小时,让另一位妈妈真正放空。
- “礼物直球”:在群里直接说想要什么,比如“我就想要本书安静看一会”,然后暗示家人们来群里取经……嗯,你懂的。
四、所以,母亲节最终能带来改变吗?
也许不能立刻改变什么。你可能还是得早起做早餐,还是得陪写作业到崩溃。但一群人的互相理解和打气,至少能带来一种“撑下去”的力量。
它或许暗示着:母亲节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提醒——提醒你关心自己,提醒你找到同类,提醒你:你做得很好,但你也可以不必那么好。
最后分享一个群里妈妈的话:“我以前觉得母亲节很假,直到我在群里看到那么多和我一样累一样笑的妈妈。我才发现,我不是在过节,我是在过我自己。”
嗯,也许这就是答案。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