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新闻式软文到底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懂!

新闻式软文到底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懂!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朋友圈刷到一条看似正经的“新闻报道”,什么“重大科技突破”、“养生新发现”,点进去热血沸腾地看到最后——诶?!怎么是个卖茶叶的广告?没错,朋友,你八成是遇到“新闻式软文”了。这东西到底算新闻还是算广告?今儿咱就掰扯掰扯。

一、新闻式软文?扒了皮它到底是谁

这“新闻式软文”,名字里就有玄机——既有“新闻”的光鲜外衣,又有“软文”的商业内核。说简单点,它就像一个带着记者证的小贩,表面上跟你聊时事、探真相,实质上,兜里揣的全是卖货的小算盘,核心目标还是给你种草或者直接开卖。它不直接喊“买我买我”,而是披着权威、客观、可信的新闻外衣,悄悄地把广告内容塞进你的脑子

  • 形式像新闻:标题挺唬人,日期加个框,有“本报记者”、“专家指出”这种装正经的标签。
  • 内容很暧昧:开头真可能聊点社会热点啥的,但聊着聊着,嘿,产品就登场了,还往往配上些看着像采访回来的“真实反馈”。
  • 目的不单纯:甭管它扯多远,最终落脚点几乎都在某个品牌或产品上,就想让你记住它、相信它,最后下单买它。

二、为啥非要装成新闻?穿上这身“马甲”图啥

想想啊,正经新闻报道,在我们心里啥地位?对吧,权威、真实、可信赖!商家可不傻,看准了这点,心说:那我家的广告要是能穿上这身“制服”,效果不直接翻倍?信任感咔咔就上来了嘛它规避了我们对硬广天然的抵触情绪——毕竟谁会怀疑一篇正经“报道”呢?新闻范儿天然能吸引目光,特别是关乎健康、钱袋子这些重大民生话题。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你刷到一篇《警惕!八成女性面临健康陷阱》,看着吓人吧?点进去,前半段用各种看着很真的数据和采访(是不是真的鬼知道),铺垫健康多重要。后半段话锋一转,神兵天降一般,出现某个品牌的维生素片或保健品,告诉你这就是“破解之道”。你觉得这是在看新闻学知识呢,还是被营销大神带着节奏走呢?这种套路的穿透力,可比直白的广告强太多了。


三、这么卖货真的好吗?效果到底行不行

搞这行的,肯定不是学雷锋啊。费劲巴力地伪装,当然是因为效果!这种伪装让信息看起来“更权威”、“有深度”,极大地利用了人们的“信息信任惯性”,我们一看新闻体,自动就降低了警惕。特别是当产品和高大上、前沿科技(什么“纳米技术”、“AI算法赋能”)、健康养生这类重要领域挂钩时,恐惧和焦虑心态最能催化购买,让你觉得不买就吃亏、甚至亏大了。

  • 转化可能真的不差:想想,本来你是看新闻的,放松状态下戒备心最低,突然看到解决方案(产品),顺手就买了呗。(悄悄话:具体转化率多少?很多商家捂着不说,反正他们愿意持续投入,效果可能...不赖?)
  • 传播就是广:像那个《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养生了》?病毒式疯传,刷屏神器没跑了,曝光量蹭蹭蹭。
  • 便宜大碗性价比高:比起上电视、买APP开屏广告这些烧钱大项,做个软文成本低不少,特别适合预算有限的小老板或者新品牌露个脸。不过话说回来,光有曝光没用,能不能把看客变买家,最终还是产品本身说话的。软文吹上天,产品是个坑,口碑一样崩稀碎。

四、玩这招,真不怕闪着腰?争议可不少

披新闻皮干广告事,本质上是一种包装后的欺骗。把商业推广搞成公益传播的样子,模糊了新闻和广告的边界,这事本身就很敏感。

  1. 信任危机大爆炸:一次两次被你忽悠了,下次看到真新闻我怕是也当广告滑过去。狼来了的故事都知道吧?对整个媒介环境伤害极大。
  2. 监管大刀随时落下:国家出台《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就是为了对付这种行为。明确规定广告必须显著标明“广告”!那些偷偷摸摸把自己伪装成新闻报道的软文,一逮一个准,罚款风险不是闹着玩的。今年初不就有某大健康品牌因此翻车,罚了一大笔吗?
  3. 砸自己招牌分分钟:用户发现被骗,信任感直接清零!网上一吐槽,负面信息传得比官方推广快十倍不止,得不偿失啊。

结语:擦亮眼,看门道

所以啊,新闻式软文,说到底就是商家想“借东风”,把广告包装成新闻样子卖货博信任。作为读者,咱还真得长点心:看到所谓“重大发现”、“独家揭秘”,尤其涉及产品或品牌时,多想一秒:“这是新闻,还是广告?” 多留个心眼总没错。

对于商家呢,用这招确实可能有效果,但走钢丝玩火风险贼高。合规宣传、标明广告才真正踏实长远。套路终究是套路,持续真诚输出价值,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事。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新闻式软文到底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懂!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