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大树绘画暗藏成长密码?幼儿美术启蒙不可不知的观察点

大树绘画暗藏成长密码?幼儿美术启蒙不可不知的观察点

【文章开始】

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纸上兴冲冲画完一棵大树,兴奋地举到你面前,嘴里说着“妈妈妈妈快看,我的大树!”。你仔细一瞧,嗯……歪歪扭扭的树干,几片叶子点缀,甚至有时候树是倒着长的,或者涂满了奇怪的颜色。这画的是啥?为啥我家娃画树总是这个样儿? 别急,这看似简单的涂鸦,真的没那么简单! 今天咱就来唠唠,娃们为啥痴迷画大树?他们的大树里藏着哪些我们大人容易忽略的小秘密?


孩子为啥对大树“情有独钟”?这吸引力打哪来?

这个……怎么说呢?树太常见了呀!
想想看,走出家门,小区里有吧?幼儿园有吧?公园里更有的是。孩子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它,这玩意儿就像路标一样刻在他们的小脑瓜里了。

  • 形象太好抓啦: 大树的结构嘛,一根大柱子(树干),顶上一团东西(树冠),再添点树枝杈儿,哦了!比画个具体的人啊车啊,简单太多了
  • 表达力强,情绪容器: 树它大啊!画大树,孩子能尽情涂抹色彩,能随意挥洒线条,那种劲儿仿佛能透过纸蹦出来。是压抑还是兴奋?是安详还是躁动?树有时候就成了情绪的出口。
  • 想象力的安全屋: 树上能结果子吗?有小鸟筑巢吗?会有精灵住吗? 大树在孩子眼里,像个充满无穷可能的魔法小屋,不像房子车子规矩那么多,想画成啥样就啥样,贼自由!(此处暴露知识盲区:树为啥比车更能激发具体想象?具体机制还真不太好深究,或许跟它的自然、有机形态有关?)

你说是不是?一棵树,它就是孩子最容易获取、也最乐意表达的“模特”!


千奇百怪的树:看看你家娃画的是哪一“派”?

画大树可是有“流派”的!
来,拿出你家娃的画作对对号:

  1. “符号”派: 这最常见啦!两三岁的宝宝专属。树干就是一竖线,树冠直接一个大圆,或一个圈圈套圈圈。啥?你说树枝?不好意思,还顾不上呢!这是认知的起步点,重点在“树”这个概念的符号化。
  2. “直筒烟囱”派: 稍微大点了,知道树得“有身体”。树干变得直直的、粗粗的,像根大烟囱。树冠像个蘑菇帽一样扣在上面。树干和树冠分界明显得不得了。
  3. “细节控”派: 到了中班或大班左右,树枝开始出现了! 树干可能也画上了树皮纹理(戳点小点点或者竖道道)。树叶呢?有的用圆圈代表,有的画成密集的小短线条,哦,还有的会直接画一颗颗大果子挂在上头! 甚至有的娃还会给树底下画上小草小花。
  4. “放飞自我”派: 树干是彩虹色的?树叶是爆炸头?树枝朝着四面八方乱翘?或者干脆画个方脑壳的树? 别惊讶!这往往说明孩子在尽情挥洒想象力和内心感受呢,规则啥的暂时靠边站!

关键点提醒:孩子画树的风格,真不是按年龄一刀切的!每个孩子发展节奏不一样,而且,娃今天高兴了和明天闹脾气了,画出来的树都可能是两种风格!


从画树看门道:孩子“话”里有啥“话”?

大树就是一面镜子啊!
别光看树长啥样,多问问、多听听:

  • 线条和力度: 一笔一划都很用力、很深、甚至戳破了纸?或许暗示孩子情绪有点激动或紧张。 而轻轻柔柔的、飘逸的线条,孩子情绪状态通常挺平静。哎呀,我家朵朵有次发脾气,画树那劲儿,可吓人了!纸都快给杵破了。
  • 色彩的选择: 树叶全是灰蒙蒙的?还是火红火红的?树干涂成一片蓝色? 孩子的色彩选择往往和他们的心情感受直接挂钩。 这可不是瞎说,虽说我们别过分解读,但有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者会认为这反映了某些方面……虽然具体到每个娃未必百分百对应,但关注总没错!
  • 树上的“添头”: 树上画了小鸟?树屋?秋千?花朵?果子?甚至还有人物? 这太有意思了!这些“添头”可都是孩子内心兴趣或愿望的投射呀。 你一问娃,故事就来了:“小鸟在唱歌呢!”“这是我和妹妹的小屋!”
  • 树干?树根?地平线: 树干特别粗壮? 可能孩子觉得有安全感。画了树根?或者树根特别夸张? 或许暗示孩子对“扎根”稳定有点儿在意。树底下画了明显的直线代表地面? 说明娃开始有空间意识啦!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不是心理专家哈。看到特别极端的情况(比如反复出现的、伴随巨大情绪波动的暴力或黑暗画面),当然要留个心眼,多关心孩子是不是遇到啥事儿了。 大部分时候嘛,咱就当欣赏娃的内心风景画!


家长看过来:如何对待这棵“成长之树”?

记住八字箴言:“别教着画,多陪着聊”!

  • ?? 千万别当“纠错大师”: “树干怎么能画得比树枝还细?”“树叶怎么能是紫色的?”“不对!树冠要画大点!” —— 请把这些话吞回去!这只会浇灭娃的热情和自信。
  • ? 做热情的“好奇宝宝”: “哇!妈妈看到一棵很特别的大树!宝贝能给妈妈讲讲这棵树的故事吗?” “这棵树长得好高啊,上面有什么好玩的呀?” “你用这个颜色画树叶,是想表达树叶感觉很凉爽吗?” ** —— 重点引导孩子表达**!问问这是什么树?它开心吗?它有朋友吗?
  • ? 提供丰富的“土壤”: 带娃去多看看真实的树! 摸摸粗糙的树皮、看看不同的树冠形状、捡捡各种落叶、闻闻花香果香……积累真实体验,画出来才更有“料”。家里环境允许的话,阳台种棵小植物也不错。
  • ? 肯定“过程”重于“结果”: “宝宝你画得真专注!” “这个树根画得很有力量感呢!” “你用了这么多绿色来画树叶,让我感觉树林好清凉啊!” 多鼓励孩子的投入和独特的想法。至于像不像,who cares?
  • ? 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纸要大!颜料、彩笔、蜡笔齐活!允许孩子站着画、趴着画(当然,注意姿势保护视力)、允许他们画出倒着的树、会飞天的树、蓝色的树! 创造力需要无拘无束的土壤。

结语:每一棵树都值得被看见

孩子笔下那一棵棵或稚嫩、或奔放、或奇特的大树,根本不只是几根线条和色块。 那是他们小手操控世界的一次次尝试,是他们内心世界在纸面上无声的流露,也是他们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悄然生长的证据!下次再看到娃画的大树,别急着评论“像不像”,蹲下来,陪着他,听听这棵树的故事吧。也许,你会在这棵树上,看到另一个你从未走进过的、奇妙又珍贵的小小宇宙。

(嗯……今天聊得有点多,但真心希望这些点,能给正在看娃“大作”的你一点点启发。)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大树绘画暗藏成长密码?幼儿美术启蒙不可不知的观察点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