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活动引爆全城!这5大亮点让黄金周嗨翻天
【文章开始】
十一黄金周又要来了!你还在为去哪玩、怎么省钱、带娃去哪儿溜达发愁吗?哎,我瞅着满大街商家早就开始铺天盖地打广告了,红的绿的横幅挂得跟不要钱似的。为啥一到国庆,所有老板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搞活动?难道国庆真是做生意的"金疙瘩"?
一、国庆做活动?老板们图啥啊?
说白了,就是人多、钱多、时间多!大家憋了大半年,小长假终于能撒欢了。你看:
* 扎堆消费是本能:旅游、聚餐、购物...假期不花点钱好像对不起这七天似的!
* 企业冲业绩黄金期: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初,哪个KPI压力山大的部门不想在这波流量里捞一把?
* 品牌曝光MAX时刻:街上人挤人,线上刷不停,这时候搞活动,广告费花得才值当嘛。
不过话说回来,活动遍地开花,用户凭啥记住你? 现在人精着呢,不是挂个“国庆大促”的牌子就有人买单。去年我家楼下商场,搞了个“满200减30”,结果隔壁老王超市直接“第二件半价”,你猜人流都涌哪儿去了?
二、这些国庆活动套路,你踩中几个?
我看来看去,无非就几种类型混着用:
简单粗暴打折型:
- 指定商品5折起(服装、电子产品最爱玩)
- 消费满XXX立减YY(餐饮、超市最常见,“满200减30”听得耳朵起茧了)
- 特惠套餐/礼盒(景区套票、餐饮套餐,省心才是王道,拖家带口的谁愿意折腾?)
- 槽点:同质化严重?容易陷入价格战?
玩心跳限时限量型:
- 前XX名送XXX(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爷大妈凌晨排队就为领俩鸡蛋的事儿还少?)
- 整点秒杀/抽奖(直播间里“3、2、1,上链接!”喊得嗓子冒烟,气氛组确实到位)
- 限定联名款(奶茶店出个“中国红”杯子,奶茶味道没变,销量愣是翻倍你说气人不)
搞事情主题互动型:
- 国潮DIY手作(做灯笼、画脸谱,带娃家庭最爱,孩子玩嗨大人能歇会儿)
- 拍照打卡集赞(商场里搭个“我爱中国”布景板,引流神器,朋友圈自发传播)
- 民俗表演/巡游(景区标配,热闹是热闹,但节目质量嘛...咳咳)
等等,为啥同样是送鸡蛋,隔壁商场排队绕了三圈,我家小区门口小店就稀稀拉拉几个人?活动策划光想"给好处"就行?恐怕差点意思...
三、策划活动别踩坑!这些雷我替你趟过了
做过几次活动对接,血泪经验告诉我几个铁律:
- 提前!提前!还是提前! 别等放假前三天才想起来挂横幅,宣传预热至少提前两周!朋友圈、公众号、门口易拉宝,轮番轰炸才有效。临时抱佛脚?流量早被抢光了!
- 主题要抓人! 别就写个“国庆大促”,太没劲!学学人家:“为祖国庆生,与您同乐”、“金秋献礼,钜惠全城”... 加点情绪价值,瞬间高大上。
- 规则一定得简单! 别整什么“满200减30,叠加品类券,再享跨店满减,积分还能翻倍”——顾客算懵了直接走人!复杂等于自杀,越直接越好,像“全场7折”,多痛快!
- 别忘了天时地利!国庆北方天气开始转凉,户外活动得想想防风保暖;南方可能还热,备点冷饮休息区。去年有朋友搞露天市集赶上大雨,那叫一个酸爽...哦对了,具体哪个区域国庆降雨概率低?这我可不是气象专家,得查查资料才敢说。
四、掏心窝子:成功活动的核心就两个字!
费了半天劲策划,花了钱搞物料,最后能不能成?关键看这个活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能不能打到人心坎上。
- “参与感”让你成为活动一份子:像线上“点亮中国地图”、线下“国潮打卡闯关”,不是被动“被推销”,是主动“去玩”!
- “获得感”要实在还要能显摆:便宜的实惠要真便宜(别玩先涨后降的把戏,顾客不傻),送的礼品要实用(别整一堆垃圾袋、劣质纸巾糊弄人),最好还能拍照发朋友圈炫耀一波。
某知名连锁商场去年国庆,搞了个“寻找商场里的中国红”摄影比赛,照片上传APP参与评比。成本不高,就是打印了点红色标识和小道具四处挂着。结果呢?APP日活翻倍,顾客自发在商场溜达拍照(顺带消费),优质作品还成了后续宣传素材——这投入产出比,高!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靠社交传播拉动的效果是否比传统打折的转化更直接?嗯...这可能需要更详细的销售数据横向对比才能确定,打折或许在短期成交数据上更"好看"一些。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