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麻辣鸡为啥这么香?这份推广方案告诉你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在深夜刷手机时,突然看到那种红油发亮的麻辣鸡照片?看着就让人咽口水!然后心里嘀咕:这是啥神仙味道?等等...古蔺麻辣鸡?好像在哪听说过,又好像很陌生?没错!它可是川南隐藏的味觉核弹,那独特的麻辣鲜香,吃过一次绝对忘不掉。但奇怪的是,这么好味道,为啥感觉没有钵钵鸡、口水鸡那么“出圈”呢?它的名气,似乎总跟实力不太匹配啊。
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把古蔺麻辣鸡这块金子,真正擦亮,让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尝到,更多人爱上!一份靠谱的推广方案,到底该咋弄?
古蔺麻辣鸡推广的症结在哪儿?
先得找找原因吧?这么好的东西没大火,问题究竟卡在哪儿呢?
- 定位不清晰: 它到底是特色小吃?地方名菜?还是伴手礼?好像都可以沾点边,但又都不太突出。不像火锅、串串那样,一听就知道该去哪吃、怎么吃。模糊的印象,就很难在消费者心里扎根。
- 渠道太单一: 以前主要就靠本地人口碑,或者去古蔺玩的人带一点。线下的机会少,线上的声音更小,淘宝、京东这些大平台有店的不多,直播带货啥的,动静也不够大。
- 体验有断裂: 想吃吧?家门口不一定买得到正宗口味的!网上买了,运费可能比鸡还贵?到手后的味道,能和现做的比吗? 这体验打折得厉害,复购率就悬了。听说当地有家老店,光是靠外地游客回头客订购冷吃装,每年就卖不少,但运输成本和口味保持始终是个坎。
- 故事没讲透: 它的“古蔺”属性有啥特别?是当地的水质?特殊的鸡种?还是那一勺传承了N代的秘制红油汤料?这些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底蕴,挖掘和传播得远远不够。你看人家火锅,讲牛油、讲毛肚、讲老灶台的故事多深入啊。
实战推广方案:给古蔺麻辣鸡加点“火”
找到痛点,就得对症下药了。咱别整虚的,直接上硬货方案:
一、 核心:把这张“名片”立起来(精准定位)
- 官方人设: 统一口号,比如“川南味觉地标,麻辣香古蔺鸡”。 所有推广都围绕这个核心打。强调它的独特地域属性和味觉记忆点——麻辣香,重点突出“香”,和红油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 视觉锤: 设计一套超有古蔺特色(比如赤水河、山脉元素)的专属LOGO和包装视觉。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古蔺麻辣鸡”。统一的红色基调,配上古朴感,食欲和文化感兼得。别再是普通熟食店的一次性餐盒了!
二、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打通“任督二脉”(渠道拓展)
线上:
- 平台深耕:
- 电商巨头开店: 在淘宝、天猫、京东开设官方旗舰店或品牌集合店。 解决“哪儿能买”的问题。重点优化店铺视觉和产品详情页,必须高清、诱人的产品图片和烹饪/食用场景图!
- 内容种草发力: 在小红书、抖音、B站、微博等平台,大量投放达人探店、试吃评测、家常复刻教程类内容。 注意!必须筛选与美食垂直度高、数据真实的达人,真实的口碑才最有力量。花钱请一堆百万粉大V,效果不如精准的腰部甚至尾部达人持续曝光。考虑设定一些挑战话题,比如#谁能忍住不流口水?#
- 本地生活布局: 深耕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吸引本地及周边游客到店体验。优化店铺信息,引导用户打卡晒图。
线下:
- 特色专营店/档口: 在成都、重庆、泸州等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或美食街区开设特色鲜明的小型专营店或商场档口。不仅是卖货点,更是体验窗口和文化展示点。店里循环播放制作过程视频。
- 餐饮联盟: 与知名川菜馆、火锅店合作,推出“古蔺麻辣鸡”作为特色凉菜、下酒菜或伴手礼套餐。用大店的流量带火特色。
- 节庆市集 & 展会: 积极参与全国性的食品展、地方特色美食节、农博会等大型活动。 现场制作、试吃是最直接的感官营销!味道的征服力超乎你想象。 去年参加一个省级农博会的一位店主跟我说,三天卖了平时半个月的量,还接了好多团购订单,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机会毕竟次数有限。
三、 解决“最后一公里”口感难题(产品体验优化)
这是关键,味道打折,一切白搭:
- 产品分级锁鲜:
- 现制鲜吃型: 保证门店或合作餐厅的现做品质,强调新鲜,这是核心竞争力,不能含糊。
- 便携锁鲜装: 花大力气投入研发锁鲜技术和包装! 比如充氮气、快速冷冻、复合保鲜膜等,目标是常温运输也能尽可能还原70%-80%的现做风味。 虽然我理解完全一样不可能,但这是关键突破点!价格可适当区分。
- 冷链物流保障: 与靠谱的冷链物流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针对锁鲜装开通高效、覆盖广的配送线路。运费高?能否通过规模化、优化包装减轻消费者负担(如设置满额包邮门槛)?
- 简易操作指南: 在包装内附带清晰、图文并茂的简易操作指南。比如收到后是先冷藏回温还是稍微拌点辣椒油更佳?让用户轻松复刻好味道。这个细节很重要,能极大提升体验。
四、 讲好古蔺麻辣鸡的前世今生(内容传播引爆)
酒香也怕巷子深,故事讲得够味,吸引力才够足:
- 挖掘深度故事: 讲述选材秘诀(是否真的是本地特殊的跑山鸡品种?虽然具体品种我还没完全搞清楚...)、秘制汤料传承(三代人的精心熬制?配方代代相传,虽然我其实也没亲眼见过那本传说中的老配方手札)、古蔺独特的气候水土对风味形成的影响?这些真实可感的故事,赋予产品灵魂。
- 打造记忆符号: 策划病毒式传播主题。 比如“麻得过瘾,辣得舒服,香到上头!” “古蔺有座山,山里有只鸡,鸡在红油里...”这类洗脑又有画面感的口号。重点在于强调其复合型的“麻辣香”,区别于单一的辣或麻。
- 用户UGC共创: 大力鼓励消费者晒单、分享吃法、好评。 官方账号精选优质UGC内容进行转发、颁奖(如“最美吃相”“最富创意吃法”送新品或代金券)。让顾客成为最好的代言人。想想,满屏都是大家津津有味吃鸡的场景,谁看了不馋?
五、 用数据说话,及时调整策略(效果追踪迭代)
推广不能瞎干,效果好不好,得看数:
- 核心指标盯紧:
- 线上:店铺流量、转化率、复购率。哪个渠道引流最有效?哪种内容类型最吸引下单?
- 线下:门店/档口客流量、单店销售额、复购率。合作餐厅的菜品点击率、顾客反馈。
- 社交媒体:内容互动率(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品牌相关话题阅读量/讨论热度增长量。 特别是那些“看了你推荐跑去买的”私信量。
- 定期分析反馈: 比如每季度(或重要活动后)汇总销售数据、用户评价(包括差评!)、社交媒体声量,开复盘会。“哪个网红带的那款最好卖?” “抖音和小红书哪个效果好?” 这些都得靠数据说话。把数据摆桌子上讨论,及时优化投入方向和内容策略。或许数据分析暗示,小红书笔记引流可能更合适长期种草,但效果需要持续观察。
总结:这盘麻辣鸡,值得更响亮的“名堂”
说一千道一万,推广古蔺麻辣鸡的核心,在于“整合”二字。 把产品、故事、渠道、体验整合起来,形成合力。
- 定位精准,形象统一: 让人一看就明白你是谁、啥特色。
- 渠道双线发力,覆盖更广: 线上声音要大,线下触点要多。
- 死磕产品体验,尤其运输口感: 锁鲜是必须攻克的堡垒。
- 讲故事,讲文化,讲差异: 把“古蔺”二字的价值榨出来!
- 鼓励分享,追踪效果,灵活变通: 让顾客帮你说话,让数据帮你调整。
虽然看起来要干的活儿挺多,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当地商家和所有热爱这款美食的消费者一起使劲儿。不过话说回来,再复杂的方案,也得一步一步干,从最容易见效的点(比如线上内容种草)先突破,再啃硬骨头(比如锁鲜技术)。但只要把独特的“麻辣香”真味呈现给大众,把古蔺的故事融入其中,再加上持续用心的运营,古蔺麻辣鸡这坛深巷佳酿,绝对能在全国美食地图上“红”出新高度!
不信?等着看吧。你的城市,准备好迎接这波“麻辣香”风暴了吗?下一波网红美食爆款,说不定就是它呢!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