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软文化的力量:那些超越国界的想象力
【文章开始】
动漫不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吗?怎么会扯上什么“软文化”这么高大上的词?哎,等等,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日本向全世界展示啥了?超级马里奥跳进管道、巨大机器球体滚动、《Akira》的元素闪回...这场全球盛会选择用最熟悉的动漫视觉语言与世界对话,瞬间引爆无数屏幕前的共鸣。这不值得我们停下来想想:动漫的力量,远超娱乐本身,它是扎扎实实的“软文化”代表。
“软文化”到底是啥玩意儿? 硬邦邦的像坦克大炮,那是硬实力,软的呢?软文化是一国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传递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方式。 电影、音乐、美食,当然还有动漫。它像水,看似柔和,却能穿石。
为什么动漫特别适合扮演“软文化”角色?
首先它的传播门槛太低太友好了!你看文字有语言壁垒,高雅艺术可能让人有距离感。但动漫呢?它直接用画面讲故事,情感冲击直给! 《千与千寻》里那个沉默的陪伴者无脸男,《龙猫》里毛茸茸的萌物,表情动作谁都懂!即使是非洲偏远地区的小朋友,看到路飞咧嘴大笑要当海贼王的热血画面,也能瞬间get到那股子精气神儿。全球票房过亿美元的吉卜力,遍布世界各地的漫威主题乐园,还有谁不知道皮克斯那个蹦跳的台灯?这种传播广度,传统载体真难比。
其次,动漫是抽象价值观的超级具象包装盒。 讲“环保”太抽象?《幽灵公主》里麒麟兽愤怒时山林枯萎、净化后万物复苏的震撼场面,比环保手册生动百倍;说“友情和梦想”,《海贼王》草帽团拼死互救、共同追梦的燃情冒险,让这些口号变成沸腾的热血;讲“反战与和平”,《在这世界的角落》里平民视角下战争的残酷细节,比任何说教都让人心碎。动漫把这些深刻议题融进扣人心弦的故事里,润物细无声,观众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蕴藏其中的世界观...(老实说我也没完全搞清具体某个角色如何一步步塑形粉丝的深层价值观,这可能是个挺复杂的过程)。
具体咋体现“软”实力的威力?
最直接的,经济价值杠杠的!动漫周边、游戏、主题旅游全产业链带动。
* 去秋叶原看看那人山人海扫货手办的盛况!
* 日本鸟取县因为《名侦探柯南》作者故乡,打造“柯南小镇”,吸引多少“朝圣”粉丝?
*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因《蓝巨星》而吸引的日本游客潮?《海贼王》取景地打卡点遍布全球?
* 动漫形象的授权费简直堪比印钞机...迪士尼那些角色衍生品每年赚多少亿?米老鼠简直就是行走的黄金!
更深层次的,动漫改变着世界对一个国家乃至文化的认知和想象。
* 多少人因为《火影忍者》开始对忍者、结印手势着迷,进而想了解日本战国历史?
* 法国动画《艾特熊和赛娜鼠》里浪漫水彩风营造的“法式情调”,是不是让你觉得巴黎巷弄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 新海诚《你的名字》里彗星下的系守湖、《天气之子》中水淹东京的奇幻,直接拉升了现实取景地游客量,人们想去“圣地巡礼”。
* 美国漫威宇宙打造的超级英雄世界,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神话”,塑造了全球新一代青少年的英雄观和正义观。
不过话说回来... 动漫软文化真是“万灵丹”?
当然不是!前面说的经济诱惑太强,有时候就变味儿了。一些资本主导的作品,狂塞网红元素,搞流量密码,剧情稀烂只为快速圈钱卖周边。这种“文化快餐”速生速朽,别说传播价值观,过俩月就没人记得了。(虽然...成功的动漫IP确实能带来巨大且持久的商业收益...但深度文化价值这块,真不能保证所有作品都有。)
还有,文化鸿沟没那么好跨越。有些本土梗或者历史背景太强的桥段(比如一些武士道精神、特定地域的老梗),外国观众get不到,只能看个热闹。像《蜡笔小新》里的部分日式家长里短幽默,文化壁垒还是很明显的。具体如何精准“破壁”,确实是门大学问。
未来:想象力没有边界,共鸣还会扩大
技术是助推器啊!想想现在的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全球开“全息演唱会”,二次元打破次元壁活灵活现;VR、元宇宙这些新玩意儿加持,动漫体验正变得更沉浸、更互动。故事本身也在进化,更多元的声音在讲述:《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嘻哈涂鸦风、《爱死亡机器人》的短片合集实验性...都在拓宽动漫的表达边界。
你信不信?未来非洲、拉美这些以前不太被听到声音的地方,他们用本土画风讲本土故事的作品(比如南非的动画工作室、阿根廷独立动画人崛起),也会有全球影响力。好故事永远是硬通货,动漫就是装载这些故事、能跨越语言直达人心的宇宙飞船。
回头再看开头那个问题:动漫是软文化吗?答案不是写在书本里,它写在那些:
* 东京街头,为了买限量版周边彻夜排队的法国姑娘;
* 南美粉丝cosplay《进击的巨人》兵团制服的身影;
* 上海某画室,临摹宫崎骏场景的中国学生;
* 甚至某个非洲村落里,孩子们用沙土画出的简易路飞草帽...
这些自发连接、共同想象、跨越国界的热爱和理解,不就是“软”文化最生动、最有力的证明吗?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