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你家的锅,能自己做饭吗?
哈,这话问得……锅就是锅啊!但说真的,有时候真希望它“聪明”点。我原来那个老伙计,煎个鸡蛋能给你黏得“肝肠寸断”,炒个肉片恨不得用上铲车才能翻面,洗锅更是体力活。老听人说苏泊尔平底锅多神,吹啥“火红点”技术,能不粘锅,省油省时间... 作为一个被各种广告忽悠过的“资深消费者”,我表示:真的假的?耳听为虚,试试再说!
所以,这锅到底有啥特别?
关键问题就在于:凭啥它就不沾?
我那口旧锅,号称也是不粘锅来着,结果没多久就“现原形”了。抱着“大不了再踩一次坑”的心态,我还是弄了一口苏泊尔家的来试试。刚拆开包装,说实话,分量感挺足,拿着就比原来那个沉实不少,锅底摸着也光滑细腻得多。锅面上那些小小的、红色的点点(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个出名的“火红点”了),看着挺新奇,说明书上说温度指示用的。
开锅头一天,特意选了最容易翻车的项目——煎蛋。锅预热了一会儿,神奇的事儿发生了:锅中间那些小红点真的慢慢变成了那种很正的、鲜红色!说明书说这时候下锅最合适。我,半信半疑地,只滴了几滴油晃匀——对的,就是几滴!往常我那得倒个一小勺。
然后,磕鸡蛋下去...
“滋啦”一声,蛋液居然瞬间就成形了,安安静静地趴在锅底,一点没往外乱爬的意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铲子去铲...嘿!还真就顺溜地滑开了!跟滑冰似的!你说气不气人?这丝滑劲儿颠覆了我“煎蛋必是一场恶战”的固有认知。这效果,或许暗示它们家在锅面涂层和温度控制上下过真功夫。锅底热的特别均匀,连边缘的蛋液都凝固得一样快,没啥一边焦一边生的糟心事。
那,这玩意儿就是锅里的“天花板”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说说我用了俩月的感觉:
- 省油是真的省! 以前煎点啥怕粘锅得倒不少油,现在抹个薄薄一层就行,夸张点说,比某些护肤品的用量都省。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油钱能少花不少,关键是吃起来也没那么油腻。
- “火红点”真不是忽悠人的摆设。特别是炖汤或者煮东西的时候,它变成全红就表示达到高温了,这个时候要下调料或者下肉什么的,时机把握准了确实能激发香味,又不容易炒老糊锅底。这个对于掌握不好火候的厨房新手(比如我那个只会泡面的表弟)简直就是福音。
- 锅底厚实啊!这个太重要了。 我观察它锅底是夹层的,中间有层铝芯(具体夹层结构怎么分布的我真不知道,反正感觉热的快)。好处就是加热快,而且特别均匀。用中火就能达到以前大火的效果,而且整个锅底受热很一致,不会说锅中心“火山爆发”,旁边还是“冰封大陆”。煎鱼皮,能煎出那种金黄的脆壳,不会半面生半面焦。大火爆炒,锅气也来得足!
- 最关键的:好洗!好洗!好洗!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哪怕烧干了糊了点底,别急着上钢丝球(那玩意儿多伤涂层啊!),温水泡泡,抹布轻轻一擦,基本就干净了。或者放点洗洁精水煮开一会儿,也好处理,这省了多少刷锅的力气和时间!这体验提升,直接提升了进厨房的积极性你信不?
不过话说回来,也没那么完美无缺:
* 首先,它沉! 比我之前那个锅明显重不少,女生单手颠勺(如果本来就不会颠勺的话)可能会有点吃力。但也可能因为它厚实才这么沉吧,鱼和熊掌?
* 新的刚开锅那会儿吧,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味道。按人家指导的,弄点肥肉开锅润润,再煮两锅水倒掉之后,基本就没了。不过这点初期的小插曲也确实存在。
* 涂层这东西吧,再耐磨也是涂层。还是得温柔点伺候,配个硅胶铲或者木铲,坚决不能用钢丝球硬来。寿命长短呢,我觉得主要看你怎么用,暴力破坏啥锅都顶不住对吧?
值不值得买?说说实在话
身边朋友看我煎蛋煎得那么欢实,也问我值不值得搞一口。我讲了个真事儿:我一朋友家小孩,初中生吧,兴趣来了想自己煎个蛋饼。以前用家里的老锅,不是糊就是粘得稀碎,打击自信。后来换了口苏泊尔(也是我这同款),嘿,小孩自己真做成了!还乐呵乐呵发朋友圈炫耀。这锅对于培养烹饪的兴趣和建立成就感,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管用!
说一千道一万,一口好锅不会替你做饭(当然也不可能替你做饭!广告词夸张了), 但它确实能实实在在地帮你扫清下厨道路上的很多障碍。再也不用担心糊锅手忙脚乱、或者费力刷锅搞得腰酸背痛了。苏泊尔这口平底锅(特别是带火红点那几款),在我看来,算是国货里把技术落地,解决用户痛点做得比较实在的产品之一。它提升了烹饪的便利性、成功率和清洁效率,这点必须承认。
如果你正被一口不靠谱的锅折磨着,或者是个厨房新手想要个靠谱帮手,嗯…这锅,我是真心觉得可以考虑一下的! 它能让你觉得,做饭这件事,原来也可以不那么“烦”。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