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公众号软文怎么去除广告感?3招让读者忘记你在卖货

公众号软文怎么去除广告感?3招让读者忘记你在卖货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辛辛苦苦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自以为是篇干货好文,结果发出去——评论区亮了:
“呵,又是广告!”
“开头就硬卖,取关了!”
“能不能真诚点?”

心碎了一地啊朋友们!广告感太重,简直是公众号软文的“死刑判决书”。粉丝跑了、举报多了,微信爸爸还可能限制你流量...那怎么才能既达到推广目的,又让读者舒服地接受、甚至主动看完呢?“公众号软文怎么去除广告”,成了咱们运营人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

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聊,怎么把软文里的“广告味儿”悄悄抹掉,让内容自己“会说话”。


?? 广告感到底是个啥“怪味”?不弄懂真不行

首先咱得知道敌人长啥样。想想看,你平时刷到什么样的内容,会毫不犹豫地划走甚至心里骂一句“又是广告”?通常逃不过这几样:
* 张嘴就是卖卖卖:产品名、优惠价、功能点直接怼脸,生怕你不知道他在推销。
* “王婆卖瓜”味太冲:全是“全球顶尖”“震惊业内”,听起来就虚。
* 跟你没关系,也没价值:读了三行字,发现它只是想掏你钱包,根本不关心你死活。
* 套路感太强:那些烂大街的“用了XX,她一天瘦了10斤”故事,看得人脚趾抠地。

简单说,“广告感”就是赤裸裸的商业意图没遮住,内容本身又提供不了足够价值去抵消这种不适。读者感觉自己是被算计的对象,而不是被服务的用户。这感觉,像极了过年时硬要塞你推销保健品的远房亲戚,你只想赶紧跑开。


?? 为啥必须去广告味?这道理不认不行啊

别说读者烦,平台(尤其是微信爸爸)也烦啊。用户体验差了、原创优质内容少了、平台价值被稀释了?微信能答应?想想那些突然消失的营销大号,违规导流、过度营销绝对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现实的是,你的读者不是傻子。一旦被贴上“广告狗”的标签,别说转化,取关率蹭蹭涨才是常态

不过话说回来,去广告味并不是要完全抛弃商业目的——而是让商业信息来得更自然、更值得信任,就像朋友推荐一样顺滑。读者感受到的是“我需要这个”,而不是“他想卖我这个”。


??? 实战!3招让广告味原地“蒸发”

?? 第一招:把“价值”做得比广告重十倍!

核心思想:信息价值不达标,卖得越狠死得越快。

软文的核心矛盾是什么?是你想卖东西 VS 用户想获取有用信息。化解之道在于加大信息价值的砝码,重到让商业信息成为“赠品”而非主角

  • 痛点必须戳得又狠又准

    • 别只说“这款XX帮你省时间”,问问你自己:“我的目标用户一天里最烦、最痛、最浪费时间精力的是什么具体场景?”比如写给宝妈,“天天给孩子做辅食累成狗、食谱翻烂娃还不吃?”这比泛泛而谈的“营养均衡”戳心百倍。
    • 怎么找痛点?去你用户的社群潜水!看他们在吐槽什么、提问什么、焦虑什么。那些高赞的抱怨和求推荐,就是纯金矿点。
  • 干货必须要足!足!足!

    • 用户的核心期待是解决问题。如果你的软文只是兜了个大圈子最后落点到产品,抱歉,读者会觉得被骗了。
    • 解决方法?正文至少70-90%篇幅在提供真正实用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立刻就能用上的那种。
      • 如果是推广除螨仪,别光说螨虫多可怕,花大篇幅讲“低成本家庭除螨4步法:高温烫、晒太阳、勤换洗、保持干爽”,最后轻描淡写一句:“当然,如果你想每天都能高效深度除螨又省力,专业的除螨仪了解一下?”。
      • 数据、步骤、清单、避坑指南...这些才是硬通货。价值密度不足是最致命的硬伤

?? 第二招:情绪钩子要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谁关心你的产品怎么样啊?读者只关心自己好不好!” “你的问题我懂,我经历过,我帮你解决了”——建立这种情绪共鸣,比直接吆喝有效一万倍。

  • 讲“人”的故事,而不是产品的说明书

    • 比如推广一个儿童英语APP。与其说技术、外教、课程体系,不如讲一个普通妈妈的经历:
      > “我是个英语渣妈,每次带娃看英文绘本都像上刑场,一个词一个词查手机,娃在旁边哈欠连天...那感觉太挫败了。后来,我下决心尝试了点不一样的...”(铺垫故事和改变过程)。这时再引出帮你“下决心改变”的那个助力(产品),就显得极其自然。
    • 真实感是关键!别编造离谱的“逆袭神话”,“三天从月薪三千到三万”?读者心里只会“呵呵”。
  • 多用“我”和“你”,少用“本产品”、“本公司”

    • 冷冰冰的官方话语是广告感的加速器。
    • “使用XX产品后,我感到非常轻松”——不如改成:
      > “记得第一次用XX搞定那次烦人的任务时,我盯着屏幕,感觉心里的石头突然卸下来了,真没想到能这么快!
    • 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描述,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产品的价值。

?? 第三招:把广告藏进“场景”,神不知鬼不觉

最成功的广告植入,就是让人浑然不觉那是广告,只觉得是故事里顺其自然的一部分。

  • 把产品变成解决方案链条上的“顺手一环”

    • 例如推广一个降噪耳机:
      • 错误示范:“XX降噪耳机,让你专注不受扰!”(直白广告)
      • 高级做法:花大篇幅讲职场人或学生党在嘈杂环境(办公室、咖啡馆、宿舍)下如何专注工作/学习的痛点、方法和技巧(比如寻找安静角落、时间管理法、物理隔音小物推荐),最后轻描淡写一句:

        “说到外部干扰,如果条件实在有限,一个靠谱的降噪耳机确实能雪中送炭。像我用XX耳机以后…(简短客观描述体验),它能让我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 产品的出现是服务于核心目标(专注)的一个有效工具

  • 展示,而不是宣告

    • 别说“我们的过滤系统世界顶尖!”,把你的产品在解决用户痛点的场景里“演”出来
      > “当时在写稿被楼下装修吵到抓狂,差点把电脑扔了。试过耳塞、放音乐都没用,直到戴上XX(植入)。呼...世界瞬间清静,键盘敲字声都变得无比悦耳。” 通过场景中角色的感官体验(听觉对比)和动作行为(差点扔电脑到安心打字),让产品效果不言自明。
  • 适当“自黑”或暴露点小缺点——反而更可信

    • 绝对完美的产品?读者不信。可以真诚地说明适用场景或小局限:
      > “当然,它不是万能的。像机场那种超大功率轰鸣声,还是没法完全消除。但处理日常办公环境里的谈话声、键盘声,或者咖啡馆的背景音,它绝对是一把好手,对我这种对噪音敏感的人,已经救大命了。”
    • 这种客观描述,反而比一味吹嘘更有说服力,大大减少硬广感。

?? 我的“笨方法”验证:拿自己当小白鼠

说一千道一万,得实践看效果啊!之前推广一个笔记协作工具,头两版软文写得很硬,点击率差,评论区广告声一片。后来按上面思路大改:
1. 整篇讲碎片化信息时代,职场人的知识管理和输出痛点(开头几个场景直戳人心)。
2. 核心篇幅写打造个人高效知识库的4个接地气步骤(整理、内化、关联、输出),每个步骤都给够干货技巧。
3. 最后才顺带一句:“工欲善其事,XX这样的协作工具能帮你无缝链接这4步...”,附上一张自己笔记页截图(真实展示)。
推送后阅读量涨了快两倍,评论区讨论“干货技巧”的多了,骂广告的几乎没了!


???♀? 一个我至今没搞懂的事儿...

我试过,不同行业、不同受众群对广告感的阈值差异非常大。你猜怎么着?某个垂直技术圈层的内容,他们好像很欢迎直接讲技术的硬推广?这个我还真有点迷糊。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理解你的读者喜欢什么口味、适应哪一种程度的信息表达方式。


?? 说到底:不是去掉意图,而是提升服务级别

公众号软文怎么去除广告味儿?核心密码就一句:
让你的内容价值,远超用户点进来付出的那一点时间和注意力。

当读者发自内心觉得“这篇内容真有用”、“说得太对了”、“解决我实际问题了”,那么末尾顺带提一嘴能更好解决问题的工具或产品,他们会心怀感激地接受,而不是排斥。别总想着掏用户兜里的钱,先想想怎么让他们觉得值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公众号软文怎么去除广告感?3招让读者忘记你在卖货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