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三观正的软文:一场不讨好任何人的心灵对话》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写过东西给自己看?不是日记那种流水账,是认认真真地……写封信给自己?特别是那种想说服自己点什么的文章? 嗯,别不好意思承认。这年头,刷到“写给XX后的一封信”满大街都是,但夜深人静自己和自己较劲时写的那些字儿,才是真正的内核战场——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为自己写的软文,三观真的需要那么“正”吗?
1. 写给自己的东西,也要讲究“三观正”?矫不矫情啊?
听起来是有点怪哈。给别人看的软文,恨不得把“三观极正”焊脑门上,免得被喷。可自己看的东西,关上门谁管我?放飞自我不就好了?
等等,这话好像不太对?我哥们儿小李就干过这事。去年他去搞个西藏长途骑行前,焦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担心高反啊、担心体力啊、甚至担心孤独……结果他出发前写了一封长“文”丢在邮箱里存着。写的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宣言,就是连哄带骗地给自己喂积极药:“高原反应大部分人适应两天就能好…你体力肯定够…一个人骑才是终极自由!”关键他里面承认害怕:“我知道你怂了,但是……”
事实证明,这招贼有用。路上崩溃时他翻出来看,自己给自己打鸡血,说跟朋友打气效果不一样。这种给自己看的“软文”,更像一种内心契约。
它不是为了向外人展示“看!我多正确多高尚”,而是在迷茫困惑的时候,给你自己拉一把,定定心神。它不靠华丽辞藻,要的是一针见血戳中自己的脆弱和渴望。别人给你讲道理也许左耳进右耳出,但自己“说服”自己,效果翻倍!
2. 不是吧?“三观正”这词儿,放自己身上都卷起来了?那该有多累!
说到这里,一个巨现实的问题冒出来了:写给自己的“三观正”,到底啥标准? 这概念也太虚了吧!
想想看:
* 我劝自己“工作尽力就好别苛求”算正吗?
* 可我又写“人不能没拼劲”是不是更“正”?
* “三观正”这标签像个紧箍咒,随时随地自己往里套?那我还要给自己写软文干嘛?纯粹找虐吗?
重点来了:给自己看的三观文,不必追求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正确”! “正”在这里可能更应该理解为——对当下真实的你有用!能帮你穿越情绪迷雾,找到前行的锚点!能支持你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举个反例。如果你心情丧到谷底,却硬要写一篇鸡汤满满、高喊“人生必须积极向上奋斗到底”的“三观极正”文给自己,那不是自欺欺人嘛?恐怕看完了只想躺得更平一点。这时候,也许写点“累了就躺会没啥大不了”更能抚慰自己。写给自己的东西,目的就是“服务好自己”!有用、有共鸣、能激活行动力才是核心标准。 太追求标签化的“正确性”,反而失去了自由书写的价值。
3. 干货来了!到底怎么写给自己?手把手别坑!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动手写这种只给自己看的“软文”呢?总不能就傻愣着写“你要加油!”吧?
试试这样:
面对痛点,别逃避! 别写假大空的安慰。现在为啥焦虑/恐惧/纠结?是担心项目搞砸被骂?还是害怕坚持不了健身计划?直接戳破它!比如:“我知道你现在躺平装死,就是因为怕跑步累成狗还没效果。”
拿出“证据”来“哄”自己! 写软文嘛,要说服人(自己)得有支撑点。过去成功经验最有说服力!翻翻旧账:“想想上个月那个项目,你也觉得死定了,最后咋样?不也挺过来了吗?你能力没问题的!”
开个“药方”,不用猛,要能吞得下! 目标别吓死自己,得是踮踮脚能够着的下一步。怕工作搞砸?药方也许是:“今晚就列出三个最可能出问题的环节,明天一早跟领导聊聊。”怕跑步坚持不了?药方可能是:“明天就跑十分钟,不行就立刻停,骗你小狗!”
结尾打点温情牌! “就算……也没啥!” 给自己一个退路,降低心理压力。例子:“就算项目真遇到难关,你也不会因此被开除顶多挨顿批!有啥了不起!但如果搞定了,你就能吹半年!”
时机选择很重要! 别在自己火冒三丈或者困成狗的时候写,写出来内容也不靠谱。找个相对平静的缝隙(通勤路上、睡前十分钟)比较好。
4. “三观”会变,那你现在写的…以后还管用吗?
可能有人会想:万一现在费老大劲写的“三观”,以后自己都嗤之以鼻咋办?这不白写了?而且,“三观”这东西本身就在变啊。
我坦白,我高中时写的“雄心壮志”自我宣言,现在翻出来尴尬得脚趾抠地。但真一点用没有吗?其实不然。这些文章成了“时光切片”,忠实地记录了彼时彼刻那个年轻的自己真实的焦虑和渴望。回头看它们,虽然幼稚可笑,但那份赤诚和挣扎是真切的,反而让我更理解自己一路怎么走来。
话说回来,也许当时的“三观”和现在的不兼容了。但那又怎样?它记录的是特定时期,你想说服自己去相信、去实践的东西。哪怕观念改变,写作带来的那份清醒和自我对话的习惯才是真金白银。 今天写的文是治今天的病,明天有明天的方子。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