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隔壁火锅店天天排队,你的优惠却没人理?
上个月在琴台路吃饭,发现个怪现象:同一排三家火锅店,用优惠券的那家空着半场,反而是不做活动的老店排起长龙。后来打听才知道,人家老板偷偷在社区论坛发了篇《青羊区老餮才知道的牛油秘方》,阅读量愣是破了10万+。你看,在青羊区搞推广,光撒钱可不好使!
第一招:找准你的"街坊邻居"
上次帮宽窄巷子某民宿做推广,老板张口就要投抖音大V。结局我劝他先花三天蹲点观察:
- 早上八点遛弯的大爷大妈
- 下午茶时段拍照的汉服小姐姐
- 深夜觅食的酒吧驻唱
最后锁定了三个群体:退休教师、成都周边游学生、文艺工作人员。你猜怎么着?在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发养生主题推文,转化率比抖音高了7倍!
青羊区三大隐藏流量池
- 西南财大校友群(别小看校友金融)
- 青羊宫周边香客论坛
- 非遗公园晨练社群
第二招:把杜甫草堂变成你的素材库
见过最离谱的失败案例:某数码店在金沙遗址旁发科技测评文,结局被本地人喷"文不对题"。在青羊区混,得学会"借景说话"。
上周帮某茶馆写的爆款推文架构:
"琴台路的银杏黄了
→ 引出司马相如典故
→ 对比古代煮茶与现代萃茶技术
→ 植入新到蒙顶甘露试饮活动"
结局2000元预算带来83单到店开销,老板直呼"比发传单靠谱多了"!
第三招:算准青羊人的生物钟
你以为成都人都爱睡懒觉?我们监测了37个本地公众号发现:
- 早7点:退休族刷养生资讯
- 午12点:上班族摸鱼看美食
- 晚9点:家长群讨论补习班
重点来了!青羊大妈有个独特习惯——每周三上午集体逛菜市。某生鲜店就抓住这一个规律,每周三早7:30在社群发《青羊菜市行情播报》,顺带推自家特价菜,三个月做到片区市占率第一。
第四招:别跟政体文件抢饭碗
去年某健身房在推文里用"践行全民健身战略"这种官话,直接被受众划走。换成"骡马市白领的颈椎自救指南",咨询量立马翻番。
青羊区方言转化表
口语 | 本地化表达 |
---|---|
地理坐标优越 | 走两步就是地铁站 |
史实文化悠久 | 杜甫隔壁的铺子 |
专业团队 | 成都老超哥些 |
第五招:善用"对比伤害"
某老字号钟水饺的逆袭案例:
原推文:"百年传承秘制红油"
撰改后:"成都人吃了30年的红油方子,和网红店有啥不一样?"
配上对比图:
左边是自家坚持手工舂辣椒,右边是工厂预制料包。结局推文转发量暴涨500%,还上了成都美食热搜榜。
灵魂拷问:没钱没资源咋办?
跟你说个真实故事:某社区超市老板用500元预算,搞定了三个月的推广:
- 花200元请广场舞队长当推广大使
- 用150元印带二维码的塑料扇子
- 剩下150元做"买菜积分兑青羊宫门票"
结局周边2公里内的住户,70%都关注了超市微信群。这招你品,你细品!
数据不会骗人
跟踪某青羊区老字号半年发现:
- 带"青羊路牌"的照片点击率高42%
- 用"得行""巴适"等方言的推文转化率高3倍
- 周五下午三点发的促销消息打开率最高
本人观点时间
在青羊区搞推广,千万别端着!上次看到某国际品牌在人民公园拍广告,非要让模特端着咖啡杯摆拍,看得本地人尴尬癌都犯了。要我说,不如拍大爷大妈坐在竹椅上,端着盖碗茶摆龙门阵,背景里再飘句"你也来摆两句?" 这味道才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