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陕西品牌怎么走出本土卖爆全国?

刷短视频天天见西安大唐不夜城,为啥自家厂子的富平柿饼就是卖不出省?去年陕西某苹果合作社老板老张跟我吐槽:明明果子比水货甜,包装上还印着“陕西特产”,可一到江浙商圈就哑火。症结到底出在哪儿?


三大底牌你没用透

第一张:文化钩子
西安城墙根下的咖啡馆用“汉服体验+下午茶”套餐,单月销售额翻4倍。秘诀在于把李世民赐宴的故事融入菜单,让受众拍照时自带文化传播属性。你的商品有史实故事可挖吗?

第二张:地域联名
陕汽重卡去年和凉皮连锁店搞了个“三秦套餐卡”,买卡车送终身免费凉皮,硬是在物流圈炸出话题。跨界不是大品牌的发明权,核心是找到共通的顾客群。

第三张:政令东风
省商务厅的“西品东输”项目,入选公司能免三年展位费。去年柞水木耳靠这一个渠道打入上海山姆店,单品年销破2000万。你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时,省里的扶持文件早发三遍了。


四个坑千万别踩

  1. 死磕史实感
    某老字号把包装设计成青铜鼎样式,年轻人以为是祭品不敢买。现在博物馆联名款手机壳都走萌系路线,你的兵马俑IP能不能变Q版?

  2. 只讲原料好
    “我们猕猴桃维C含量高”这种话术早过时了。看一看眉县猕猴桃的新话术:“饭后来两颗,熬夜脸救星”——把成分转化成具体场景。

  3. 省内内卷
    咸阳两家锅盔厂在本地打价钱战,单饼利润压到2毛钱。广东客商趁机抄底采购,贴个新包装转手卖8块。守着渭河互相撕扯,不如联手制定地标准则。

  4. 忽视物流账
    延安小米合作社给东北顾客发货,走普通物流要7天,每单运费21块。换成中铁快运冷链专线,3天到货运费反降5块,破损率从30%降到3%。这些政体部门牵头的物流方案,你真的核算过吗?


破局三招实测有效

内容营销别蛮干
汉中仙毫茶场主老李的野路子:直播间不卖茶叶,教人用茶渣做肥料。7天圈粉20万后,398元的节气茶礼盒卖断货。记住现在的流量密钥是“买学识送商品”。

渠道重组有门道
榆林羊肉厂商的逆向操作:不在电商平台死磕,转而承包苏州陕西面馆的羊肉供应链。现在华东300家面馆都是他的分销点,这比在天猫和百万卖家抢流量聪明多了。

政令红包要抓准
省文旅厅的“非遗直播扶持计划”,给公司免费配发流量券。凤翔泥塑传承人王师傅,去年双11靠官方推送冲到工艺品类目TOP10,这波东风你准备什么时候借?


三个活案例照着抄

案例1:西凤酒焕新术
把“三千年无断代传承”改说成“爷爷的爷爷就在喝的潮饮”,推出375ml小瓶装切入烧烤场景。今年在青岛夜市销售额同比激增230%,谁说老牌子不能年轻化?

案例2:汉中热米皮出省记
河南代理商把商品名改为“汉中神仙粉”,配上周杰伦《爷爷泡的茶》背景乐。现在郑州写字楼里的轻食店,这款陕西小吃成了白领健康餐标配。

案例3:临潼石榴逆袭战
果农组团注册“临火石榴”商标,学阳澄湖大闸蟹搞防伪指环。去年在拼多多把客单价从28元拉到68元,差评率反降45%。地域品牌要突围,准则化才算是杀手锏。


小编说点实在的
陕西公司总爱把“我们东西好”挂嘴边,可现在的潜在顾客早就不为“好”字买单了。你看新疆酸奶凭一句“被天山雪水喂大的牛”火遍全国,我们关中的麦子、陕北的羊、陕南的茶,哪个找不出这种场景化表达?政体搭好的戏台子,公司得学会唱新戏。下次再抱怨货卖不动时,先摸摸口袋里的文化牌、政令牌、革新牌打出去几张。话说回来,最近省里在搞“一县一网红”培训,你们厂派人去学直播了吗?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陕西品牌怎么走出本土卖爆全国?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