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第一个在朋友圈卖东西的人吗? 我猜不是卖面膜的表姐,就是代购奶粉的大学室友。那会儿打开朋友圈,十条动态八条是微商广告,剩下两条是微商晒单。说一句实在话,当年谁没屏蔽过几个刷屏的微商好友呢?可如今再翻朋友圈,那些曾经一天发20条广告的「创业导师」,头像早就灰了好几年。
一、面膜时代:从造富神话到一地鸡毛
2014年的夏天,我表姐突然在家族群甩了个链接:「招代理!月入十万不是梦!」点开是某微商面膜的宣传页,配图里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戴着钻石项链,背景是辆粉色保时捷。那会儿我刚毕业,看着「0门槛创业」的宣传语直咽口水。
当时的微商爆款三件套你肯定见过:
- 九宫格商品图(必须带转账截图和快递单)
- 凌晨鸡汤(配文「你不努力谁替你坚强」)
- 线下培训会(阶梯教室挂着「欢迎XX团队家人回家」的横幅)
我表姐真囤了五箱面膜在家,结局第三个月就发现上家失联。后来才知道,那批面膜的成本价不到零售价的十分之一。当年有个特损的段子:「做微商三个月,喜提父母全部积蓄。」你品,你细品。
二、朋友圈里的财富密钥:看懂这些套路你就赢了
症结来了:为啥有人真能靠微商买房买车? 观察了七八个活下来的微商老炮儿,我发现他们都有这几个杀手锏:
- 把广告写成连续剧(今天拍原料基地,明天晒顾客反馈,后天发仓库爆单视频)
- 给商品编故事(「这款洗发水是我产后脱发时研发的」比「去屑止痒」动人十倍)
- 搞社群养成游戏(签到领积分、晒单抽奖、拉新送试用装)
有个卖阿胶糕的姐姐特别绝。她每天在群里发「养生小课堂」,从宫寒调理讲到婆媳关系,半年后直接带着200多个代理开线下养生馆。现在人家转型做私域运营培训,课时费比当初卖阿胶赚得多多了。
三、微商进化论: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记得2017年朋友圈突然冒出一堆「XX品牌联合创始人」吗?那会儿传统公司也眼红微商红利,蒙牛、娃哈哈都搞过微商渠道。但大厂玩法和个体户完全不一样:
- 层级代理变成会员制(买1999礼包送经销资格)
- 朋友圈刷屏升级成小程序裂变(分享链接得优惠券)
- 喜提豪车变成扶持乡村主播(正能量人设更吃香)
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微商跟我吐槽:「以前招代理看谁嗓门大,现在得会拍短视频、写种草文案,乃至得懂点心理学。」这话不假,去年某微商团队搞「育儿焦虑指数测试」,靠着剖析报告精准推销奶粉,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四倍。
四、微商遗产:那些转变我们生活的习惯
别看现在提起微商都带着戏谑,人家真给电商圈留下了硬核遗产:
- 私域流量概念(早年的微商好友列表就是天然流量池)
- 社交裂变玩法(拼多多的砍一刀老祖宗在微商界)
- KOC营销模式(每个宝妈都是潜在带货主播)
就连现在直播间喊的「家人们」,都是微商线下培训会玩剩下的。我认识个实体店老板,疫情期间靠微商时期攒的2000好友做社区团购,硬是撑过了倒闭潮。
本人观点:
微商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摆地摊金融」,有人在这里踩坑交学费,也有人找到人生新赛道。那些坚持下来的老微商,早就悄悄把战场转移到抖音、小红书,继续书写着「草根逆袭」的故事。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甭管外界怎么评价这一个行业,至少它证明了——在手机屏幕后面,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