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软文坑过吗?上周我表妹花2980报了个写作班,结局发现所谓的"学员案例"全是编的——这事儿就跟吃鱼卡刺似的,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今儿咱们就掰扯掰扯,新闻推广这玩意儿到底是蜜糖还是砒霜?
先整明白软文为什么叫新闻推广(敲黑板)
(拍大腿)别以为软文就是软绵绵的文章!去年我给老家民宿写推广文案才搞懂门道,正经软文得满足这三点:
- 带着任务出生:要么带货,要么带品牌认知
- 穿着马甲登场:看着像新闻/测评/故事
- 揣着套路出街:必有情绪钩子+行动指令
举一个栗子,朋友圈刷到的《90后宝妈兼职月入3万》,八成结尾挂着培训课程链接。不过说真的,这行当就跟炒菜似的,火候掌握好了是美味,过了火候就糊锅。
风险清单来了,这些坑咱得绕着走
(扶眼镜)上个月跟工商局的朋友吃饭,听说现在三成开销投诉跟虚假软文有关。我把常见风险归了类,你们瞅瞅:
风险类型 | 真实案例 | 踩坑后果 |
---|---|---|
虚假宣传 | 某减肥茶宣称"7天瘦10斤" | 潜在顾客集体索赔30万 |
资格造假 | 培育机构伪造清华名师背书 | 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 |
数据注水 | 直播间在线人数靠插件造假 | 品牌方终止合作赔违约金 |
去年我邻居开奶茶店,找了个野鸡团队写推广文。好家伙,把制造业奶精吹成"新西兰进口",结局开业三天就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现在门头还贴着封条呢。
避雷指南:新手牢记这"三查三看"
(掏小本本)混迹这行五年的老编辑教我几招,分享给各位小白:
三查:
- 查公司信用消息公示体系(看有没有经营异常)
- 查广告审查表(正规公司都有备案号)
- 查往期作品数据(要后台截图别信PS的)
三看:
- 看合同有没有"不实宣传"免责条款
- 看付款方式(定金超过30%的要警惕)
- 看内容有没有留撰改痕迹(正经团队至少改三稿)
举一个反面教材,去年某微商品牌找写手吹"抗癌功效",结局不但文章被下架,写手本人也被罚款2万。这事儿告诉我们:给钱就写的活,真不能接!
灵魂拷问:新闻推广还能不能干?
(挠头)说实在的,现在行业确实泥沙俱下。但你看餐饮老字号"同和居",去年用纪实故事带火了三不沾,当月营业额涨了40%。核心得守住底线:
- 七分真三分夸:可强调"手工制作",但不能虚构"非遗传承"
- 留佐证防反水:聊天记录、撰改记录存够三个月
- 说人话别吹牛:把"极致体验"改成"吃着不硌牙"更实在
我认识个良心团队,接母婴商品推广时,非要自己试用半个月才肯写。诚然少赚了快钱,但现在成了行业标杆,单子多得接不过来。
将来咋整?这三大趋势得盯紧
(喝茶)跟几个平台运营聊完,发现这三个变动特别明显:
- 平台变精了:某音现在能识别"最""第一"这些极限词
- 网民变贼了:00后看见"亲测有效"会主动查成分表
- 法规变严了:新广告法规定自媒介接单也得开发票
不过也有好消息,上海某MCN搞了个"真实计划",要求博主必须展示商品开封过程,结局转化率比普通软文高2倍。这说明啥?受众不是讨厌广告,是讨厌说谎的广告。
(转笔)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新闻推广就像公共厕所的卷纸,用好了方便大家,瞎折腾就会弄得满地脏。去年我帮老家果农写推文,老老实实写"酸甜适中",诚然不如"爆甜"吸引人,但复购率愣是比同行高20%。这行当说到底,挣的是信任的钱,您说是不是这一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