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辛辛苦苦写的推广文章,怎么就成了罚款通知单?
去年上海某品牌找KOL发"种草笔记",结局广告公司被罚了177万。这事儿听着吓人吧?其实就跟咱们做饭一个理——火候掌握不好,山珍海味也能煮成黑暗料理。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软文写作最容易栽的五个跟头。
一、法典雷区:你以为的创意,可能是违法的
症结:软文里用明星照片算侵权吗?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过这么个案子:某公司用孙某某照片发推文,赔了50万。这里头的门道在于,明星照片引流效果越好,赔偿金额越高。
避坑指南:
- 用图三问:这图谁拍的?授权了吗?商用要加多少钱?
- 死亡操作:随手百度下载明星照当配图
举一个栗子,你要推广护肤品,与其盗用明星机场照,不如拍自家员工真实试用过程,既稳妥又有说服力。
二、品德陷阱:流量是把双刃剑
症结:软文非得博眼球吗?
某母婴品牌在推文里写"绝对稳妥无副作用",结局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现在潜在顾客精着呢,话说太满反而招人嫌。
真实案例对比:
翻车文案 | 稳妥写法 |
---|---|
"三天瘦十斤" | "跟着营养师调整饮食的28天" |
"根治脱发" | "90后程序员的护发心路" |
"无效退款" | "100位网民的真实反馈" |
这年头,真诚才算是必杀技。就像你劝朋友买东西,拍胸脯保证不如掏心窝子分享。
三、效果黑洞:钱花了,水花呢?
症结:为啥阅读量总上不去?
有个做本地餐饮的老板,把预算全砸在某个大号,结局转化率不到0.3%。后来调整谋略,找了20个社区美食号分散投放,单量反而涨了3倍。
投放避雷清单:
-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大号+中腰部账号矩阵投放
- 会看数据比会写重要:追踪点击率>死磕阅读量
- 内容要会找茬:在母婴社区聊职场穿搭,纯属对牛弹琴
记住啊,精准投放就像相亲——找对地方才可以遇见对的人。
四、品质陷阱:凑字数的文章最烧钱
症结:字数多等于品质好?
见过最离谱的软文,把商品成分表抄了三遍凑字数。这种文章别说转化,能让人看完都是奇迹。
品质自检三步走:
① 删掉所有"最""第一""独家"等极限词
② 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人话(比如说"肌肤屏障修复"改成"脸皮变厚了")
③ 加三个真实网民故事
好比做菜,原物质新鲜比调料堆砌更为重要。去年有个做家政的平台,把阿姨们的接单日记整理成推文,咨询量直接爆了。
五、投入风险:省钱省出大窟窿
症结:自己写真的比外包便宜?
某小微公司为了省5000块文案费,让行政小妹兼职写稿。结局出于不懂广告法,吃了个20万的罚单。这买卖,亏到姥姥家了。
成本控制妙招:
- 新手建议用"专业文案+自家员工"组合拳
- 每月留出10%预算做合规审查
- 构建素材库循环采用(顾客见证/生产过程实拍)
就跟装修房子似的,该请师傅的别自己硬扛,省了小钱容易赔大的。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写了这么多年软文,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是老老实实讲人话的推文,生命周期越长。去年帮个老字号写的《三代人守着一口锅》,现在还在被自来水转发。所以啊,别老想着走捷径,把商品琢磨透,把网民当朋友,风险自然就躲着你走了。
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姐,从来不说"祖传秘方",但那句"姑娘今天还是加两个蛋?"比啥广告词都管用。这大概就是软文的最高境界——不说自己在营销,却把买卖做进了人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