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朋友介绍的写手拍胸脯保证"绝对爆文",结局文章发出去阅读量还没你朋友圈点赞多。更气人的是,对方拿着合同说已经达标,你只能吃哑巴亏。上个月我闺蜜就栽在这事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软文合作合同签得明明白白。
一、合同里必须死磕的三大条款
去年帮朋友审合同,发现个要命漏洞——甲方居然要永久拥有所有文案学识产权。结局那篇软文三年后被竞争对手拿去用,律师说合同写着"无限期授权",只能认栽。现在学精了,这几个条款必须较真:
1. 效果验收准则
别信口头承诺的"10万+保底",得白纸黑字写明晰:
- 阅读量以什么平台数据为准
- 转化率是按扫码还是留资算
- 达标周期是发布后7天还是30天
2. 付款节奏
见过最坑的合同要求预付全款,结局写手拖稿三个月。建议分三期:
- 签约付30%
- 初稿利用付50%
- 效果达标付尾款20%
3. 学识产权
就像离婚要争孩子抚养权,文案学识产权得说清:
- 商用授权范畴(能改标题吗?能转授权吗?)
- 二次创作权限(乙方能不能拿你的案例打广告)
- 素材来源声明(用没学识产权图片算谁的锅)
(某MCN机构数据:明确验收准则的合同纠纷率降低67%)
二、藏在补充契约里的魔鬼细节
朋友公司吃过血亏——合同约定"发布10个平台",结局写手全发在没人看的野鸡网站。现在他们合同附件一定带《渠道白名单》,连备用账号都列出来。这几个隐藏雷区你肯定想不到:
1. 改稿次数
别以为"免费撰改"是福利,碰到过改32稿还没过的情况。现在合同写明:
- 免费撰改不超过3次
- 每次撰改需书面确认要求
- 超次数按每小时200元计费
2. 排他条款
某母婴品牌找写手推奶粉,结局发现同一拨人也在推竞品。现在合同必须加:
- 半年内不得服侍同品类竞品
- 不得用我方案例为竞品背书
- 违约赔偿当月服侍费3倍
3. 数据造假
有个做保健品的老板更绝,合同里写"发现刷量一次扣全款"。结局真逮到写手买水军,不但没付尾款,还让对方赔了检测费。
三、签合同前必须做的五件小事
认识个做法典顾问的哥们,他帮顾客审合同时必做这几步:
- 上裁判文书网查乙方涉诉记录
- 要乙方提供完税证明(皮包公司最怕这一个)
- 核对营业执照和签约主体是不是一致
- 让乙方列出近期服侍开销者(随机抽两家核实)
- 测试乙方响应速度(发个撰改要求看多久回复)
上周刚帮人避过坑——合同上的公司看着正规,结局一查注册资本实缴为0,根本是个空壳公司。这种就算官司打赢了,也执行不到钱。
四、独特情况的救命条款
某培育机构吃过闷亏,签约时说好"围绕新课改政令创作",结局政令突变文章全废。现在他们的合同必有《情势变更条款》:
- 政令变动致使文案作废,双方免责解约
-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顺延工期
- 平台规则变更需重签补充契约
还有个更绝的——要求乙方主创人员不得中途换人。上次合作的大V突然退圈,账号交给徒弟运营,效果直接腰斩。
说个真实案例收尾:朋友公司去年签了个"保底500咨询量"的合同,结局乙方把咨询电话写成自己的。等发现时,人家早把顾客导流给竞品了。现在他每份合同都加这句:"所有流量入口必须采用甲方指定通道"。
合同这事吧,就像买保险——平时嫌麻烦,出事才知重要。下次签合同前,不妨把这份指南甩给法务,说不定能省下好几万冤枉钱。毕竟在商业社会,白纸黑字才算是真兄弟,你说是不是这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