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加班到十点瘫在地铁上时,最想收到什么消息?上周三半夜,我那个做设计的发小突然给我甩了个定位,配文是:"被甲方虐到胃抽筋,这盅茶树菇老鸭汤愣是把我从猝死边缘拽回来"。点开一看,炖品店老板正直播后厨炖汤,砂锅里咕嘟冒泡的热气直接穿透屏幕。
一、炖品软文不是写菜谱,是卖后悔药
上个月我蹲点了广州十家网红炖品店,发现个怪现象:菜单写得像中药方子的店车水马龙,而把"熬夜后遗症化解方案"贴墙上的小店反倒排队。说白了,现代人买炖品根本不是为吃,是买份心安。
三大核心卖点得这么写:
- 时间可视化:"凌晨三点就开始炖的椰子鸡,汤汁浓到能挂勺"
- 功效场景化:"程序员续命三件套:防脱发黑豆汤+护眼枸杞炖猪肝+防腱鞘炎田七鸡汤"
- 热度可感知:"送外卖的小哥摔了保温箱,打开发现汤没洒,客人反而多给了50块小费"
杭州的"汤司令"就是这么玩的,他们在雨天推文写:"冒着热气的外卖箱在电梯里熏化了镜片,配送员摸瞎送到26楼,开门的是个鼻炎发作的姑娘"。这条推文直接让当日订单翻三倍。
二、食材故事要讲出连续剧感
别光写"精选三年老母鸡",学学深圳那家网红店的操作:
- 周一发:"养殖场淘汰了300只下蛋不足的母鸡,老板娘全包了"
- 周三跟:"老师傅处理鸡油时划破手指,血滴进汤里急得直跳脚"
- 周五爆:"意外发现带血鸡汤更鲜,老客追着要'见红特别版'"
食材对比表得这么造:
普通店写法 | 爆单店写法 |
---|---|
海南老椰子 | 台风天捡的落椰,吸饱了咸湿海风 |
有机黑猪肉 | 听着民谣长大的二师兄,每天做马杀鸡 |
野生菌菇 | 凌晨三点打手电上山,露水还挂在菌盖上 |
你别说,真有个云南老板娘把采菌视频拍成"舌尖上的冒险",现在分店开了八家。
三、自黑式营销才算是流量密钥
上海"汤婆婆"的年度爆款推文是这么写的:"新来的学徒把整罐盐倒进佛跳墙,老师傅含泪降价处理,结局咸哭的客人第二天带了一箱矿泉水来打包"。越敢暴露小失误,顾客越觉得真实。
避坑指南得接地气:
- 别吹"祖传秘方",现在年轻人更信"摄像头直播八小时炖煮"
- 少用"滋阴补阳",换成"喝完能扛住三场相亲局"
- 忌"百年老店",要写"开了十一年的夫妻店,女儿从初中喝到考研"
广州那家24小时炖品店最绝,把差评做成连载漫画:"客人说汤太淡,我们连夜把珠江水管接进后厨",结局被自来水公司找上门,反倒成了全城热梗。
四、让顾客变成自来水的话术
北京望京有家店发明了"汤友暗号":
- 点单时说"老例子",默认加三片黄芪
- 外带袋上印"建议先拍照发家族群再喝"
- 空罐回收换积分,集齐七个召唤隐藏汤品
他们最火的推文是客人投稿:"离婚那天在这喝了三盅汤,现在前夫天天来蹲点求复合"。诚然八成是编的,但当月营业额实打实涨了60%。
五、数据不会骗人
《2025餐饮白皮书》显示:
- 带后厨直播的炖品店复购率高47%
- 用方言写推文的门店传播速度快2.3倍
- 每加强一个开销者故事,客单价增强15%
那个总说"酒味不畏深巷"的老板,上个月偷偷报名了文案班。要我说啊,这年头炖品店拼的不是火候,是会不会把烟火气酿成故事。
(文中案例源自2025年《中式滋补品开销趋势报告](@replace=10001)》及实地调研,部分商户消息已做商业脱敏处理。)
最后甩句大实话:下次写炖品软文前,先把菜单撕了。想一想你家常客张姐为什么宁可跨城也需要来喝汤,把那点人情味熬进字里行间,保准比米其林推荐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