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新闻推广总能接到大单,你的却杳无音信?去年有个做母婴用品的顾客跟我说,他花三万块找机构写推广文案,最后阅读量还没自家员工的朋友圈高。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承包新闻推广这门生意到底怎么玩才不翻车。
一、三大误区坑惨新手
上个月刚入行的李姐跟我诉苦:"明明按甲方要求写了20篇稿件,结款时对方却说效果不达标"。后来我一看合同,好家伙全是"增强品牌的影响力"这种虚词。承包推广最怕的就是要求模糊,这里给新手三个避坑指南:
- 别接"品宣类"打包单(效果没法量化)
- 警惕"长期合作"画饼(先做试单看配合度)
- 远离二道贩子甲方(利用中介接单利润砍半)
举一个真实案例:某护肤品牌年初招标,7家乙方抢破头报出千字80元的低价,结局执行时发现要包媒介发布。最后中标的那家公司,光发稿成本就倒贴了2万。
二、五步承包秘籍
去年帮朋友公司拿下年框120万的政体项目,全靠这套组合拳:
- 挖隐性要求:别光听甲方说要"增强形象",得问"领导最近在抓什么工作"
- 做数据预判:开工前先给转化率托底(比如说保证搜索排名进前3页)
- 备应急方案:准备3版别具匠心的文句应对突发状况
- 设验收准则:把"阅读量1万+"改成"有效留资50条"
- 留续约钩子:尾款结清后送个月度数据复盘
有个狠招你可能没听过——在软文里埋"甲方领导名字拼音缩写"。某地产公司副总看到文章里暗藏的"ZJL",当场拍板续签三年。
三、报价千万别拍脑袋
对比两种报价模式你就懂了:
承包方式 | 甲方类型 | 报价谋略 | 利润空间 |
---|---|---|---|
按篇计费 | 小微公司 | 千字800-1500元 | 35%-50% |
年框服侍 | 政体/国企 | 月付3-8万 | 60%-75% |
效果分成 | 电商品牌 | 根基费+GMV抽成 | 上不封顶 |
重点来了:给政体部门报价要在预算额度内凑吉利数。比如说某单位年度宣传预算49.8万,报48.8万比报50万更加容易中标。
四、自检清单保命用
承包三个月以上的项目,务必每周核对这五项:
甲方对接人是不是变动
发布媒介是不是降权
行业政令有无调整
竞品动态
数据异常波动
去年某培育机构承包单暴雷,就是出于没发现甲方偷偷换了舆情监测体系。原先承诺的"负面消息压制"根本做不到,最后倒赔违约金。
五、纠纷处理潜规则
碰上赖账的甲方别急着打官司,试试这三招:
- 发带阅读量的催款函(对方怕曝光)
- "无意间"把未结款合同发到行业群
- 用已发布稿件反向维权(著作权在手)
见过最绝的是深圳某团队,把甲方老总参加行业峰会的演讲内容写成案例剖析,对方生怕黑史实被扒,连夜结清尾款。
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
现在市面上那些"承包代运营"的培训机构,根本不会告诉你真实数据——头部服侍商的续约率可以达到80%,是出于他们手里攥着甲方的传播命脉。比如说掌握着三百个自来水账号,随时能给顾客冲数据。
新手千万别相信"一套模板走天下"的鬼话,去年有个学员照搬旅游产业的承包方案接医疗器械单,不但钱没赚到,还出于违规宣传被罚了五万。记住,承包新闻推广实质是资源整合生意,你有多少媒介关系、多少应急账号、多少行业人脉,决定你能吃下多大的盘子。
最后扔个暴论:敢接年框承包的团队,十个有九个在刷数据。但你假若真能做到品效合一,顾客乃至会主动求你涨价——这才算是这门生意的终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