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里是不是总有人天天晒快递单?可为啥别人的发货图能引来咨询爆单,你的却杳无音信?上周邻居王姐在小区群发了条"刚给顾客发的燕窝羹",愣是接了17单。她偷偷跟我说:"发货图不是拍个包裹就完事,得让顾客看见'热度'..."
一、送货图怎么拍出"馋人"效果?
去年帮朋友改过母婴用品的送货文案,原图就是个纸箱配文字"已发货"。后来改成:"宝宝口粮正在坐高铁!这箱奶粉从内蒙古牧场出发,跨过黄河时还淋了场春雨..."配上运输轨迹图,咨询量直接翻倍。
拍送货图的黄金三要素:
- 场景代入:别光拍纸箱,拍快递员冒雨送货的裤脚泥点
- 时间线索:显示"凌晨3:23打包"比"已发货"更具有说服力
- 细节特写:拍粘着麦麸的有机杂粮袋,比赤裸裸的包装更加真实
记得商场导购张敏的案例吗?她把发货图拍成连续剧:原料采摘→车间封装→快递装车,用九宫格讲故事,月销从30单涨到200+。
二、文案要会"说人话"
上个月见个惨案:卖土蜂蜜的文案写"本品含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结局三个月没开单。后来改成:"这罐蜂蜜可倔了,非得用木勺挖,铁勺一碰就生气(会氧化)",当月卖出86罐。
把专业词翻译成人话:
- "顺丰冷链" → "坐着空调车来的大闸蟹"
- "无菌包装" → "里三层外三层的保鲜大法"
- "48小时发货" → "接单后跑得比外卖小哥还快"
有个绝招分享:把商品仿单给家里老人念,他们听不懂的词统统换掉。我二舅当初把"抗氧化"理解成"防铁锈",吓得不敢买护肤品。
三、送货故事要带"烟火气"
朋友小林卖手工酱的阅历值得学:她在每个包裹塞张小纸条——"这瓶辣酱的辣椒是张婶种的,她今早还问'小林啊,吃辣别忘配酸奶'"。结局顾客复购时都指定要"张婶辣酱"。
讲好送货故事的三个层次:
- 前置剧情:原料来源的故事(老农摘茶的手部特写)
- 过程花絮:打包时的意外(下雨天给包裹穿雨衣)
- 售后彩蛋:顾客反馈的对话截图("我妈说这香菇有太阳味")
千万别学某些微商编造快递员故事,上次有人写"快递小哥摔跤护住包裹",结局被扒出用网图,直接人设崩塌。
四、新手最易踩的三大坑
去年双十一有个教训:某卖家写"下单就送价值299元赠品",结局赠品是张电子贺卡,被投诉到封号。现在我都跟合作方说,赠品价值往低里说,惊喜往高里做。
避雷指南:
- 别把时效说死:"通常隔日达"比"保证次日达"更稳妥
- 慎用对比图:别拿别家包裹当反面教材,容易引战
- 留退路:暴雨延误就发段仓库铲雪视频,比道歉管用
有个取巧方法:在快递单上写句手写祝福。文具店李姐每单写不一样古诗,顾客为了集齐"每日一诗"竟然重复下单。
本人观点:真诚才算是必杀技
见过最离谱的送货文案,把普通纸箱吹成"航空材质钛金包装",结局买家秀全是皱巴巴的纸盒。现在潜在顾客眼睛毒着呢,上周还有个顾客问我:"文案里老奶奶缝的布袋子,能单独买吗?"
我的笨办法:每次发货前自己先试用整个流程。寄给父母的包裹一定会附上便签:"假若纸箱难拆就骂我,下次换包装"。结局老爸的吐槽"胶带缠得像粽子",反而成了新文案的灵感。
最后说一句实在话:好送货文案不是坐在电脑前憋出来的。去快递站蹲半天,看大妈们怎么轻举妄动打包生鲜;跟送货小哥聊聊天,了解哪个小区爱代收、哪栋楼常常退货。下次写文案前,先把手机塞给家里小辈看,他们划屏幕时的表情,就是非常好的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