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纳闷,明明如皋有"世界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为啥有些本地特产就是走不出南通?去年某黄酒厂用《百岁老人床头必备的三件套》这篇软文,把三年滞销的库存变成网红爆款。今天咱们就聊聊,在这座藏着千年密钥的小城,新闻推广有哪些方面技巧才可以让流量和口碑双丰收。
第一步:把地方志翻成热搜词
刚开始接手如皋某纺织厂推广时,我掉过坑——硬把"新型面料技术"塞进标题。后来跟着非遗传承人采风,发现老人爱用蓝印花布当婴儿襁褓,这才憋出爆文《出生就裹着国家级非遗的如皋娃》。
文化嫁接三板斧:
- 把地方特色拆解成生活场景(长寿宴变成加班族养生指南)
- 给传统技艺找现代对标(手工酱油比美妆精华更护肤)
- 用方言制造身份暗号("伢儿"替代"儿童"引发地域共鸣)
某民宿老板的骚操作:把《史记》里白蒲古镇的记载,改编成《穿越千年的民宿体验清单》,房价涨了三倍还天天满房。
数据采集:在茶馆听出来的网民画像
在安定广场蹲点三天后,我发现个规律:退休教师爱聊养生,小老板们热衷风水,宝妈们关心培育。于是同一款黄酒写出三个版本:
- 《每天三钱黄酒的老教师,板书比年轻人还稳》
- 《厂区风水局的秘密藏在酒曲里》
- 《状元娘都备的百日宴酒方》
这套分众爆破法让商品在三个群体同步走红,最绝的是引发跨圈层讨论——风水师傅和特级教师居然在评论区沟通养生心得。
内容生产线:让村民当编剧
在搬经镇搞了个测验:请当地老人用方言讲老故事,年轻人改编成短视频脚本。有个养猪大户的段子《爷爷用猪圈方位算出孙子高考分》,在抖音播放破千万。
UGC转化四步走:
- 田间地头收原生态素材(录下杀年猪的仪式歌谣)
- 二次加工添冲突点(传统养殖vs现代质检)
- 埋入商品钩子(猪肉检测报告做成抽奖道具)
- 设计互动仪式(集齐三种方言祝福解锁折扣)
这套打法让某土特产店的复购率从12%飙到67%,乃至有上海开销者专门来如皋录方言祝福视频。
渠道匹配:把传单塞进养生讲座
刚开始在抖音砸钱效果一般,直到发现本地中老年更信收音机广告。现在玩的是组合拳:
- 电台版:请中医讲《黄酒泡枸杞的古法新用》
- 线下版:在菜场鸡蛋摊发《长寿早餐搭配表》
- 互联网版:把养生讲座剪成《百岁老人脱口秀》
某药膳馆的数据很有意思:利用收音机引流的开销者,客单价比线上高出40%,且八成会带朋友复购。
效果监控:藏在收银台的秘密
在如皋某商场发现个天才设计:收银小票背面印着软文片段续写,开销者扫码才可以看完整故事。这一个小心机让公众号月增粉1.2万,更绝的是收集到2000多条市民原创续写内容。
数据反哺三通道:
- 剖析扫码时间段优化推送节奏
- 收集续写方向调整内容谋略
- 追踪续写者开销记录构建画像
有个意外收获:续写爱情故事最多的时段,恰恰是保健品销售高峰段,现在他们准备推出《长寿夫妻的七夕秘籍》。
说点可能挨骂的实话
在如皋做推广这些年,我发现过分强调长寿反而让人疲劳。就像那个卖石磨面粉的老板,改推《如皋妈妈绝不外传的辅食秘方》后,年轻妈妈群体销售额反超中老年顾客。有些时候,放下金字招牌才可以发现新大陆,你说是不是这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