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如何让微信好友请求不再石沉大海?


为什么你的好友申请总被忽略?

上周朋友公司招聘新媒介运营,HR收到83份简历却只利用6个好友请求。症结出在哪?有个细节让人名顿开——利用申请的求职者都写了"看过您司某篇爆款文章",而杳无音信的申请清一色是"应聘求利用"。这就像敲门时说"我是送外卖的"和"带了您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结局自然不一样。


验证消息的黄金三要素

"在吗""求利用"这种开场白早该进博物馆了。结合多个行业案例,高利用率的验证消息必须包括:

  • 身份标签:用"保险经纪人张磊"替代"张磊"
  • 价值预告:写明"分享财税筹划模板"而非"有事请教"
  • 场景关联:比如说"上周沙龙听过您演讲"

有个做学识付费的朋友做过测试:带价值预告的申请利用率68%,而空白验证消息利用率仅9%。就像相亲时只说"你好"和递名片,效果天差地别。


不一样场景的精准话术库

添加对象低分示范高分话术
行业前辈"老师求指导""听完您针对直播带货的课,有三个实践成果想汇报"
潜在顾客"买商品请联系""看到您发的爬山照片,我们新出的登山杖或许能增强体验"
相亲对象"阿姨让我加你""发现我们都喜欢《百年孤独》,想沟通读书笔记"
合作伙伴"王总介绍我来的""您司上季度营销案例给了我三个启发,方便沟通吗"

某培育机构销售冠军分享秘诀:给家长发"看到孩子作文获奖,这份学习资料或许能精益求精",利用率比普通话术高3倍。


朋友圈建设的四重维度

利用验证只是开始,朋友圈才算是长期关系的主战场

  1. 专业墙:每周发布行业报告解读+实操案例
  2. 生活窗:穿插健身打卡、宠物日常等真实片段
  3. 价值库:定期整理免费资源包(如PPT模板合集)
  4. 互动区:发起"本周好书推荐"等话题讨论

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微商朋友,把朋友圈当成育儿日记写,不但带货量翻番,还出了本《新手妈妈成长手记》。这印证了:人们更喜欢专注于立体的人,而非行走的广告牌


破冰聊天的三级推进法

十分困难加上微信,千万别采用"在吗"毁所有。试试这一个节奏:

  1. 消息确认:"看到您朋友圈去西藏的照片,是用XX型号相机拍的吗?"
  2. 价值互换:"我整理了高原摄影留意事项,或许能给您下次旅行参考"
  3. 要求挖掘:"听说您要开摄影课,需要学员案例库吗?"

有个房产中介朋友用这招,给顾客发"留意到您关注学区政令,整理了近三年学位变动表",三个月业绩增长120%。记住:好的对话像乒乓球,要有来有回才精彩


发送时机的隐形密钥

别在周一大早发合作邀请,也别在深夜发养生文章。参考这些数据:

  • 商务类申请:周二至周四10-11点(决策高峰期)
  • 情感类沟通:周五晚8-9点(放松时刻)
  • 资源分享类:周末下午3-4点(充电时段)

某公关公司做过对比测验:同一份合作方案,周三上午发送获取7次回复,周五下午发送仅收到2条已读。时机拣选比想象中更为重要,就像求婚不能挑对方加班时。


看着微信通讯录里5000个好友,突然明白社交的实质不是数字游戏。上周清理联系人时,发现最常互动的反而是那个总分享烘焙失败经历的姑娘。或许我们应该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毕竟,在荒凉而寂静的旷野中会拒绝一个鲜活有趣的灵魂。下次发送好友申请前,不妨先问一问自己:如对方是十年后的自己,会利用这条验证消息吗?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如何让微信好友请求不再石沉大海?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