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青岛啤酒微营销策略揭秘:如何用社交引爆品牌?

【文章开始】

青岛啤酒微营销策略揭秘:如何用社交引爆品牌?

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刷到过朋友举着青啤干杯的视频?或者突然在抖音刷到个"青岛啤酒深夜小酒馆"的挑战赛?仔细想想,好像这几年青岛啤酒的存在感不只是在超市货架上,更莫名其妙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手机屏幕里。这其实不是偶然——背后是一整套叫"微营销"的东西在发力。


微营销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连百年品牌都要搞这个?

简单来说,微营销就是用微信、微博、抖音这些日常社交平台,去做轻量、有趣、容易传播的营销活动。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硬邦邦地喊"买我吧",而是把品牌悄悄融进你的生活节奏里。

那青岛啤酒一个一百多年的老牌子,为啥要折腾这些?说白了就是——用户在哪,营销就得去哪。现在大家每天刷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你要是还在只投电视广告,那真的就跟消失差不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品牌做年轻化传播其实挺冒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说"强行装嫩"。但青啤这几年做得还挺自然,比如他们那个"青岛啤酒1903复古罐"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居然破了2亿,老一辈看到怀旧,年轻人觉得新鲜——这种平衡感,说实话不是每个品牌都能把握住。


青啤微营销的三大狠招(真的有点东西)

1. 讲故事,而不是只说产品
他们很少直接说"我家啤酒多好喝",而是通过"深夜食堂"系列短片,用一瓶啤酒串起都市人的孤独和温暖。这种内容容易让人共情,共情了就会转发,转发就是免费的传播。

2. 把用户变成传播节点
最典型的是那个"用青啤瓶盖表白"的活动。用户拍个瓶盖照片@官微,就有可能被翻牌甚至组成UGC内容合集。这样搞,用户从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积极性完全不一样。

3. 跨界联名制造意外感
去年和国潮服饰出联名款,今年又和音乐节搞限定酒标…每次联名都精准踩在年轻人的兴趣点上。这种"不务正业"反而打破了啤酒品牌的传统印象,保持了新鲜感。


但问题来了:微营销真的能带动销量吗?

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只是刷个存在感,那算不算成功?

青啤的答案是:线上种草,线下拔草。比如他们在小程序里做过"扫码赢一箱啤酒"的活动,线下促销员会引导顾客当场扫码参与。2022年某个区域性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让促销期间的销量环比提升了130%——当然这个数据只是单个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更多验证。

不过必须承认,品效合一本来就是营销界的老大难问题。青啤的某些活动虽然声量大,但具体到每次活动对实际销量的转化率究竟有多高,这个背后的数据测算方法其实外界很难完全摸透。


微营销背后的焦虑:流量越来越贵了!

虽然前面说得挺热闹,但品牌方面临的现实压力很大。现在社交媒体流量成本涨得飞快,2023年某些平台的单次点击成本比三年前高了3倍不止。这意味着同样预算可能换不来过去那样的曝光量了。

所以青啤也开始调整策略:从广撒网变成精耕作。比如他们最近在做的"本地化社群运营",针对不同城市甚至不同街区建微信群,发专属优惠券。这种虽然看起来不够"爆",但转化效率可能更高——毕竟,晚上突然想喝酒的人,更可能马上下楼买一瓶。


未来会怎么走?可能得跟AI混在一起了

青啤数字事业部的人曾经透露过,他们正在试水用AI分析用户评论里的情绪倾向。比如发现最近"微苦""麦香"这些词被提得多,可能下一波内容就会强调工艺传承;如果"聚会""狂欢"成高频词,就多推派对场景。

这种动态调整内容的方向听起来很靠谱,不过如何避免过度依赖数据而导致创意同质化,又是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了。毕竟人的情绪和喜好,有时候数据也抓不准。


所以说到底,微营销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可能不是追不完的热点,也不是越来越炫的技术。而是回归到和人打交道的能力——用他们习惯的语言,在他们常在的地方,说他们关心的事情。青岛啤酒这个老玩家,之所以能在新赛场跑起来,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本质。

虽然过程中肯定有试错和调整(比如他们早期某些强行玩梗的广告也被吐槽过),但总体方向是越来越懂年轻人了。毕竟,一百多岁的品牌还能让你觉得"会玩",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赢了。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青岛啤酒微营销策略揭秘:如何用社交引爆品牌?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