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于现状:你体内沉睡的野兽正在等待唤醒时刻
【文章开始】
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在某个深夜刷着手机、或者坐在工位前望着电脑屏幕发呆时,心里会莫名其妙地“咯噔”一下。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身体里醒了?对,就是那个叫做“不甘”的小东西。今天这个不痛快,明天那个没意思,明明能凑合过却总觉得浑身不舒服——等等,这难道是我想搞事情了?还是说… 我们生来就不是躺着啃老本的命?
为什么我总被那种“不爽”的感觉盯着?
其实吧这个“不甘于现状”的情绪,真不是吃饱了撑着的胡思乱想。想想我们祖先。要没有当年那批“嫌吃树皮太苦、非要琢磨石器削肉”的老祖宗,如今咱可能还在山洞里敲石头呢!
人类进步说白了,是被一拨又一拨“不认命”的“闲不住”给推着走的。
* 身体闹钟: 大脑默认是“不能太安逸,安逸了就得来点刺激”,这说法也许不太准,但长时间无挑战的状态会分泌一些让你不得劲的信号激素…
* “别人都行我咋就不行?”: 这哪是攀比!这明明是大脑的求生欲在尖叫——怕你掉队被淘汰!
* “感觉没意义没意思”: 说白了就是你的内在野性在问你:你真准备这辈子只当个观众吗?
这些情绪信号强烈到难以忽略时,也许暗示身体某种原始的驱动力系统开始预警——继续躺平你将被彻底遗忘。
从“咸鱼”到“翻身”:一个真实案例
我有个朋友阿杰,之前是做那种朝九晚五但忙得飞起的数据岗,跟他说“明天继续加油”都能翻白眼的那种。有一天呢,他刷到以前大学同学搞的设计作品在国外得奖了。这一下让他彻底睡不着了。
倒不是嫉妒同学的成功——阿杰说他当时在想:“我大学时候艺术史选修课差点满分,天天去画室转悠,怎么现在...只剩Excel表格了?”那种“不对劲、不甘心”的情绪啊,就跟大冬天半夜被泼了凉水似的。
他后来说,那是一种几乎生理性的不适。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能干啥,下班后他硬是挤出碎片时间啃画画课程——具体是哪个大脑区域帮他顶住了熬夜的困意,我是不懂了,神经科学真的深奥——但结果是:熬了八个月,他靠着攒的作品集真的跳去手游公司做美术设计了。工资怎么样?用他话说:“至少不用数着日子盼退休了,现在是天天盼着开工!”
你看,人一旦被“不甘”这把火点着了,潜能就像加了汽油似的嗖嗖往外冒!
行动指南:怎么把这股“不服气”的劲儿转化成动力
不过话说回来,光有感觉还不顶饱,关键是如何让这种“不甘”别变成自我折磨,而是变成推你往前走的力量。
- 第一步:抓准那个“痛点”: 是钱不够?还是工作没激情?或者感觉自己就是个废物?一定要把这个模糊的“不舒服”变成清晰的问题。比如“钱不够”可以细化成“月收入少5000”之类的。
- 第二步:找出真正的“心病”: 比如你说“工作真烦”时,也许你真正焦虑的是技能没有提升空间、跟不上变化的速度…
- 制定个小目标、搞个微改变: 别一上来就说“三年后要当CEO”。试试“下个月多看两本工具书”、“每周拿出周末俩小时做点喜欢又能积累的事(哪怕是自学剪视频)”。
- 找对圈子、远离咸鱼: 想学什么就去相关的社群打卡。环境决定习惯,习惯改变命运这话一点不假。
- 及时回血、保持电量为王: 改变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感觉电量告急时及时暂停充电——散散步、出去放个风,能防止你中途放弃。
那个半夜啃着你良心不撒手的“不爽”到底是什么?
它是你身体里还没断气儿的原始狩猎本能,是你祖先刻在基因里的拓荒者号角! 这根本不是焦虑或者贪婪!它是你体内那头被拴了太久的狮子在挠门!每一次“不爽”都是它在撞栏杆!
别假装听不见。假装只会让那“咯噔”声越来越大,直到你整个胸腔都跟着闷疼。
下一步你选择待着还是往前走呢?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