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推广有绝招?教培机构必须懂的软实力
【文章开始】
教育培训现在真是卷的厉害。满大街的机构,线上广告费蹭蹭涨,效果嘛... 哎,我们这种中小型机构,硬广告是真玩不起了。那咋办?总不能干瞪眼等家长上门吧?对,软文! 这块儿成本低、效果好(运作得当的话),但问题是,很多人做了半天,效果为啥还是稀烂?咋样才能真正把软文推广搞起来?
软文的核心?拉近距离不是卖东西!
好多搞培训的朋友,一提写软文,立马就开始琢磨“我这个课程多牛X,老师多牛X,报名特惠还剩3天”。打住!这样搞,家长一看就知道你要卖课了,立马警惕,想划走。你想想,你平时刷手机,最烦的是啥?不就是那种硬邦邦塞你面前的广告吗?
真正的软文,核心是提供价值,解决问题,建立信任感,最后水到渠成提一下自己。
比如:
* 你开小学作文班:你写一篇《孩子写作文总犯怵?试试这三个家庭聊天技巧,写作思路自然开》,里面分享实用的亲子沟通方法,结尾轻描淡写一句:“我们小桔灯作文的XX老师也经常建议家长这样做,效果很明显哦。”
* 你搞职场技能培训:你写《做汇报PPT总被老板挑刺?这8个逻辑框架图,能帮你省下3小时》,通篇干货,最后提一句“在我们的职场高效能训练营里,逻辑梳理是重点模块”。
这套路虽然深,但人家不反感,为啥?因为你真帮到TA了,TA信任你了!比你直接吼“买我的课吧”强八百倍。
你掉坑里了吗?这些软文大忌赶紧避!
做推广,有些坑看着平平无奇,掉进去才喊疼。瞧瞧你是不是也踩了:
- “王婆卖瓜”综合症: 通篇“最专业”、“名师云集”、“效果第一”。大哥,这种话术早烂大街了,谁信?有那力气不如讲一个真实的学生改变故事(当然要隐去隐私)。
- “啥平台都洒”式分发: 不管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还是抖音,一模一样的文字直接甩上去?醒醒,平台用户口味和阅读习惯差别老大了! 小红书讲究图文精美和生活感,公众号可以长一点讲逻辑,抖音/快手?你得变成15秒的脚本片段!(不过话说回来,平台玩法是真多,具体哪个最适合你的目标家长,还真得自己多试试,摸着石头过河吧。)
- “神龙见首不见尾”: 软文写得挺好,家长读完挺有收获,想联系你... 结果,联系方式藏得比古董还深!或者公众号连个菜单都没有?你得在文章中间、结尾、评论区、账号主页都给人家留好“钩子”啊!别懒!
- “挂羊头卖狗肉”: 标题写得巨吸引人“如何让孩子10天爱上数学”,点进去看了3分钟,全在吹自己机构多厉害,方法就是“来报班”?这跟诈骗信息有区别吗?一次上当,永不关注。
- “只生不养”: 吭哧吭哧写了几篇软文发出去,一看没人评论、没人点赞、没转发,就泄气了,停更。要知道,互联网是有个“延迟效应”的,你得持续发声,多平台布局,像挖井一样,挖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水。发5篇没人理很正常,发到第30篇,效果可能就爆发了(虽然具体多少篇能爆发,谁也没法打包票,这个投入产出比确实是个模糊账)。
软文怎么写才能扎心?记住这几点!
说了那么多错误,那正确的配方是啥?别急,往下看:
- 钻进家长脑袋里想问题: 你面对的是谁?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妈妈?职场小白?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升学焦虑?孩子厌学?职场竞争力不足?写出他们心坎里的痛点和渴望!
- 标题是命门: 标题不吸引人,后面写得天花乱坠都没用。“干货”、“秘籍”、“三步搞定”、“警惕...陷阱”、“为什么我劝你...”这种都是好用的公式,但别搞得太标题党!
- 用故事代替说教: “案例展示”远比“理论宣讲”有力量。讲一个调皮孩子怎样变得专注(感谢你的专注力训练?),讲一个职场菜鸟如何汇报获得晋升?(暗示培训提升?)故事自带传播力。
- “钩子”要自然嵌入: 别那么突兀!在提供有价值信息后,顺带提一下:“想深入了解XX方法?我们在XX时间有个免费直播体验课...”、“类似问题我们的老师总结了一份资料,添加小助理XX免费获取...”。
- 别写课程套餐价! 软文里少提具体价格和优惠套餐!重点是让读者觉得“你的思路和产品能解决我的问题”。报了名,价格自然会知道。提前报价格太“硬”了,破坏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氛围。
- 利他!利他!利他! 再说一遍: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内容。别老王卖瓜!谁在乎你能发多少证书?人家在乎的是“学了能让我/我孩子有什么改变?”
写好了,往哪扔?渠道选对事半功倍!
好饭也怕巷子深。软文写得好,没地方发也不行。主要就这几块阵地:
- 公众号: 老牌阵地,适合深度内容,建立私域流量池。发文频率、风格稳定点。通过“在看”、朋友圈转发扩散。
- 小红书(图文类): 女性、年轻宝妈多,视觉导向强! 图要美!排版要清爽!干货要密集!标签(#)打准!比如 #小学数学启蒙 #少儿英语 #KET备考。用户主动搜索意愿强。
- 知乎: 深度解答、树立专业人设的好地方。认真回答教育类问题,在答案里巧妙融入自己的方法论(就是软文)。切忌硬广,答非所问会被踩得很惨。
-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 流量巨大,算法推荐厉害。标题关键词很重要,摸准平台的调性和用户兴趣点。适合泛流量,转化需要优化,但阅读量容易起势,或许暗示平台初期曝光有潜力。
- 垂直社群/论坛: 本地妈妈群、学习交流群、某些特定育儿或学习论坛。这种地方需要融入,先贡献价值再推广,别一上来就丢链接发广告,会被踢的!可以“分享一篇不错的文章,大家看看...”。
- 朋友圈: 最值得深耕的私域! 别光发海报!多发教学片段、学生进步瞬间、教育思考、读书笔记,以及... 你的优质软文链接!让朋友圈好友习惯性看到你的专业和价值。说实话,朋友圈具体转化率确实很难精确测算,只知道黏性是真高。
流量来了,咋变成报名?转化不能靠等!
软文发出去了,阅读量也有了,可喜可贺!但...别高兴太早。阅读量不等于报名表啊老铁!转化动作跟上:
- 内容引流: 文章里埋的“钩子”要足够吸引力!免费资料、免费直播课、1元体验课、限时测评...是常见的有效钩子。目的就是引导用户留下联系方式!
- 路径清晰: 想让人留联系方式?流程必须简单到“无脑操作”!“扫码添加助理微信->回复关键词领取”,比“打开网页填写十项个人资料”转化率高十倍!
- 专人承接: 有人被吸引过来了,加微信了,领取资料了...然后呢?得有专业的顾问或客服及时响应、沟通、解答疑问,把人往前推!别让人晾在那里!时间是流量最大的敌人。
- 追!踪!分!析! 软文不是玄学!要粗放统计一下效果:哪篇阅读量高?哪篇加微多?哪篇最终成交多?哪个平台效果好点?(当然,多篇发布时很难精准归因,只能看个大概趋势)下次推广资源往哪倾斜?
软文推广贵不贵?成本这样控制最聪明
都知道软文成本低,低到什么程度?怎么玩?
- 老板/老师亲自操刀: 核心人物最有料!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逼着自己/团队定期产出。这活儿没捷径。
- 挖掘内部素材: 老师们的教学笔记、教研心得、学生案例(合规打码)、成功故事... 都是现成的软文金矿!
- 找兼职写手/大学生(慎用): 如果量大或者自己不擅长写,可以找。但必须给明确的主题、方向、大纲要求,而且自己要严格把控质量和调性。别以为找了人就万事大吉,最终效果如何...不好说,遇到不靠谱的真能气吐血。
- 平台合作推广: 公众号、本地大V合作发布(带你的软文),或者信息流广告定向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家长。这投入产出比需要严格计算和测试。小钱试水,效果好再追投。
别把软文当救命稻草,当成空气吧!
总想着发一篇软文就引爆招生?别做梦了。软文是持久战,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是价值输出的日常。
它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没了它就憋得慌。持续不断地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目标家长在各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你的专业、用心,时间一长,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才是机构活下去、活更好的根基。
招生困难期,做硬广预算紧巴巴的时候,软文就是成本最低、最有韧性的推广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把笔杆子(或键盘)捡起来,多琢磨家长需要啥,多写点扎心窝子的实在话,少整虚头巴脑的假大空。坚持下来,你会发现,那些真正需要你课程价值的家长,会循着声音找到你的。因为他们不仅看到了你的课程,更感受到了你能带来的真实改变。这个改变,才是硬道理。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