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招生广告没人看?这样写立马有咨询!
【文章开始】
啧,昨晚刷朋友圈,看到第几条招生广告时你划走的?反正我手指头快磨出火星子了... 你说怪不怪,明明家长都在朋友圈里扎堆,发个招生信息咋就石沉大海了呢?钱花了,图也修了,文案憋半天,结果... 可能就收获了几个礼貌性的点赞?这招生,到底卡在哪了?
为啥你的招生广告总被无视?
你辛辛苦苦拍的照片、写的文案,为啥大家不买账?我琢磨着,主要是因为这玩意太像广告了!朋友圈是个啥地方?是大家晒娃、吐槽老板、分享美食、偶尔矫情的自留地啊!你突然蹦出来,一脸正经地推销课程:“XX机构XX课程开始招生!名师授课!名额有限!速联XXX!”,这画风... 是不是跟整个场子有点格格不入?
用户手指滑动的速度比火箭快,看到硬广基本是0.1秒内本能反应——滑走!真正的痛点不是没需求,而是你的广告太“广告”了。
朋友圈的信息是怎么跑的?想抓住眼球,得懂这规矩!
朋友圈的信息流,它就不是按照你发的顺序老老实实排排坐!也不是你写得越用力(比如一堆感叹号)就越靠前。这平台的算法(哎,具体咋算的咱也不知道,反正复杂得很),核心逻辑是“互动”。 点赞、评论、转发多了,看到的人才会更多,越多人看到,就越可能被推送给更多人。
这就是为啥很多商家发的纯广告硬推,效果贼差!没人给你点赞评论,你的信息基本只在你的粉丝(和一点点缘分用户)那里露一脸,然后就沉了...
重点来了:朋友圈里,像朋友闲聊的“软文”,比正儿八经的“广告”,效果好一万倍!
朋友圈招生软文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能当饭吃?
嘿,先别想着它多高大上。简单说,朋友圈招生软文,就是伪装(或者说进化)成朋友分享姿态的招生信息!本质还是招生推广,关键是披着“分享”、“经验”、“建议”甚至“吐槽”的糖衣!
它不直接大喊“快来报名!”,而是先唠点大家都关心的嗑儿,建立信任感,然后... 唉,该推的时候还得推,不过手法得委婉巧妙。
- 看起来像个人分享: 用自己的口吻,说说遇到的育儿问题、辅导烦恼,或者某个孩子进步的小惊喜。
- 传递价值,不直接卖课: 分享个学习方法干货、一个小技巧,让人觉得你有料。
- 讲故事,戳痛点: 用真实(或贴近真实)的学生案例、家长反馈,讲出他们的困惑和改变。
- 引导行动像随手提一句: “想了解这个方法的,扫码看看群里老师咋说也行~” 比“立即报名!热线XXXX”舒服多了吧?
看看隔壁老王咋三天招满书法班的!(真事儿)
我们旁边小区书法工作室的王老师,年初那会儿愁秃了头。老发广告海报,咨询寥寥。后来,诶,他变招儿了。他是这么干的(偷摸学来的精髓):
第一弹 (Day 1):焦虑共鸣(没提招生)
“晚上检查娃的语文作业,那个字歪歪扭扭像蚯蚓爬,老父亲血压瞬间180... (配图模糊的作业一角+捂脸表情) 都说字如其人,这以后卷面分可咋整?愁得我晚饭都少吃两碗!”
【效果:评论区一堆家长“+1”、“同款娃”、“求问字帖”】
第二弹 (Day 2):不经意“晒”成果(还没招生)
晒了张自家娃(打码)练字的图,字明显工整了不少,配文:
“嘘!跟娃斗智斗勇一周,字居然能看了? (狗头表情) 看来找到对的方法比吼破嗓子管用... 老父亲露出久违的微笑 (笑哭表情)。”
【效果:评论区爆炸:“求方法!!!”“私你了王老师!”“别藏私快说!”】
第三弹 (Day 3):半推半就“指条路”(点题招生)
“哎呀这么多家长问(配聊天记录截图,关键信息打码),统一回下哈(捂脸):说实话我真没那本事教孩子写字,怕带沟里去(笑哭)。娃现在跟着一个老师练小半个月了(注意,是‘跟着老师’)。老师挺有一套,专门治各种写字潦草不服!他们那个‘暑期笔迹工整营’好像下周开始,就剩几个名额了(制造紧迫感),有需要的家长自己问问看吧(丢个名片二维码)。友情提醒:练字有点苦,娃坚持下来不易,但卷面真会好看太多!想试试的趁早(握手表情)。”
【效果:王老师说,微信那天被加爆了,三天就招满了暑期班! 咨询量多到他都懵了,直言“没想过还能这样玩”。】
这软文牛在哪?
- 层层递进: 问题→解决过程→成功成果→引出“谁解决的”。
- 真实感拉满: 分享自己带娃的痛点、挣扎、小得意,像朋友聊天。
- 价值前置: 先告诉你娃写字差能“治好”(有成果图佐证!),再说怎么治。
- 弱化推销感: 把招生信息包装成“好心分享资源”,强调“自己不会教”、“名额剩不多”降低戒心。
- 社群感建立: 评论区互动成了活广告。
想抄作业?朋友圈招生软文万能公式(试试不吃亏)
直接上干货,结合王老师的实践和其他成功的案例,总结个小白也能上手的套路:
(一) 钩子开头:扎心提问 OR 共鸣场景
* “辅导娃写作业,比996还累的举手?”
* “孩子英语单词刚背完就忘?可能是这里出问题!”
* “美术考级又没过,娃的画该往哪走?” (戳痛点!)
* “看到期末试卷上的字,我沉默了...” (引发共情!)
(二) 中间故事:经验分享 OR 解决问题过程
* 讲一个自己学员/自家娃的真实小故事。怎么出问题的?用了什么方法尝试?过程遇到啥困难?怎么解决的?(细节!画面感!)
* 分享一个具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小技巧/干货。 哪怕只是一点点!让人觉得你专业、有料。
* 晒用户好评/小成果(打码隐私)。 “收到一个妈妈反馈,坚持了XX方法一周,娃计算粗心少了!” (带图带真相!)
(三) 自然点题:引出服务 + 稀缺感 + 低门槛行动
* “如果以上都觉得麻烦/没时间搞/效果不好? 那... 我们这正好有个XX营/课,就是专门干这个的(捂脸)!” (承接痛点)
* “效果好不好?看XX小朋友的变化吧(放对比图)!” (展示实力证据)
* “这期只开X班,目前还剩X个名额(敲黑板!)” (制造紧迫感)
* “现在报名,有个XX优惠/送XX礼包!” (利益驱动)
* “感兴趣的家长,扫下图加老师聊聊细节呗(配顾问二维码),不合适也没关系,就当多了解个信息!(降低压力)”
* “别私信我哈!我也不太懂具体细节,直接加他们问,提【XX暗号(比如:朋友圈来的)】能优先安排试听!(引导精准行动)”
朋友圈招生软文避坑指南(踩雷等于白干)
好东西讲完了,也得说说要躲开的坑!这些雷,踩一个可能就前功尽弃:
- ?? 雷点1:文案贼长,刷屏霸屏! —— 朋友圈信息流!用户没耐心!重点突出,说人话,别超过5-6行!
- ?? 雷点2:配图辣眼/水印满天飞! —— 图是门面!模糊、混乱、牛皮癣一样的字?直接划走! 找张干净、舒服、主题明确的图。用实拍/生活照更好!
- ?? 雷点3:满屏硬广+感叹号! —— “名额有限!!速抢!!!错过等明年!!!” 看着就烦!含蓄!自然!用朋友的口吻!
- ?? 雷点4:评论区冷场无人问! —— 自己给自己留言顶贴啊!“统一回复下大家问的XXX问题... ”、“链接放这儿哈...”、“补充一张图... ”。别让它沉了!
- ?? 雷点5:发完就想见大钱! —— 不是每条软文都能立刻转化!需要持续输出价值,建立信任。今天发个干货,明天讲个故事,后天点题招生。朋友圈招生是慢活、细活!
写在最后(一点小唠叨)
其实啊,写朋友圈招生软文,真没啥高深秘诀。核心就一个字:“真”。用真心换真心,把广告做成朋友间的靠谱分享。
你得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想:“如果我不是招生的,就是个普通家长,看到这样的信息,我会想点开看吗?我会相信吗?我会想进一步了解吗?” 自己过一遍这三问,答案不就有了嘛!
当然,每个机构情况不同,娃的年龄阶段、课程特色也不一样,需要灵活调整。上面那“万能公式”和案例,是抛砖引玉。你们琢磨下自己的优势点在哪?家长最头疼啥?找个切入点,按这个路子去试。
不过话说回来,招生效果这玩意儿,很难保证一模一样。机构口碑、老师专业度、咨询话术、课程价格... 都会影响最终的转化,软文只是敲门砖,敲开了门,后续服务跟不上,也白搭... 朋友圈软文能帮你:
* 提高信息曝光率(会被更多人真实看到)
* 降低用户心理防线(不像广告那么抵触)
* 筛选精准意向客户(主动加你的,都是真感兴趣的)
想立竿见影一夜爆满?那... 或许暗示你得重新考虑机构的整体定位了? 但想长期稳定、口碑相传地获取生源,朋友圈软文绝对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选择!成本低廉,效果... 就看你写得走不走心了!
与其花大钱投广告,不如先把朋友圈这块自家阵地用好。试试看呗,万一效果惊呆你呢?从今天开始,告别“硬广”,拥抱“软文”!
要不...就从改写你今天准备发的那条朋友圈开始?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