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旅游软文撰写的实战要点和避坑指南

旅游软文撰写的实战要点和避坑指南

【文章开始】

嘿,你是不是看着别人写的旅游攻略、酒店推荐,动不动就爆文几十万阅读,心里痒痒的?想说“哎呀,我也去了那个地方啊,景色美得不像话,怎么我写出来,发在朋友圈就无人问津?” 或者,接到老板/甲方任务写旅游推广文案,结果憋了一下午,就整出干巴巴几行字?得,这玩意儿还真有点门道。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写旅游软文,才能让人看得进去,看完还想立刻订机票!

那啥是旅游软文?它咋就不“硬”呢?

自问自答一下核心问题:到底什么是旅游软文?嗯…说白了,它披着游记、攻略、测评的“羊皮”,但“狼心”其实是为了推广某个目的地、酒店、行程或者体验。关键就在于这个“软”字。它不像硬广那样扯着嗓子喊“快来买啊!”,而是通过讲一个好故事、分享一段有共鸣的经历、提供实用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勾起你的“旅游欲”。 比如,写青城山的游记,重点不是“青城山很好”,而是你清晨听着鸟鸣、踩着湿润的石阶,吸一口山间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时,那份能洗刷城市疲惫的治愈感…写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画面感了?


核心第一步:搞清你是写给谁看的?

这步太基础了,但也太容易被忽略了!游客?那是大而泛之的人群。目标用户画像模糊,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模糊。别蒙头就写,先问问:

  • 他们是背包客还是家庭出游?预算有限还是追求奢华? 预算党你猛推顶奢酒店,那不是找骂么。
  • 他们的痛点是什么?挤时间?怕踩坑?带娃麻烦? 带娃的家庭最关心景点排队、有无母婴室、餐食是否适合孩子,你一个劲说夜生活多精彩,有用?
  • 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偏好?爱看公众号长文?刷抖音短视频?泡在小红书看攻略? 不同平台的调性、内容形式、读者耐心完全不同!

记住:甭想打动所有人!精准抓住那部分目标人群,把他们最关心的痛点痒点挠得舒舒服服的,你的文案就成功了一半。 “目标游客” 不等于 “有效读者”。


结构得活络,别跟流水账似的

旅游软文最怕写成刻板的“报站名”式流水账:“第一天去了故宫,很大气;第二天去了长城,很壮观;第三天去了颐和园,风景很美…” 啧,这谁爱看?试试这些结构思路:

  • 故事驱动型: 以一次特别的经历(比如迷路了反而发现惊喜小店,在草原和牧民的不期而遇,差点错过的绝美落日)为主线,把你的目的地自然而然地镶嵌在故事里
  • 解决方案型: 开头抛出痛点:“十一不想人挤人?这个地方小众又绝美!” 或者 “带孩子出游太崩溃?这趟行程让大人小孩都乐翻天!” 核心就是“你难受?我来给你治!” 后面展开具体怎么解决的。
  • 悬念反转型: 制造点小意外。“被小红书种草去的网红古城,我却再也不想去了…(悬念)” 结果正文写:“因为商业气息实在太浓了!不过,在离它半小时车程外,我发现了一片真正的人间秘境(反转)”。
  • 沉浸式体验型: 多用感官描写!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心里感受到的…调动读者的五感六觉,让他们仿佛跟你一起站在那片风景里。 “海风吹来,带着咸咸的味道”,比“海边风很大”强一万倍。

说实话,哪种结构好使?真没定论,得看你写的内容和目标平台。不过话说回来,好的结构都能制造阅读的牵引力,让人想一直看下去


硬货来了:怎么写出“种草力”的细节?

空喊“太美了!”、“必须打卡!”、“一生必去!”谁都会,苍白无力。关键在于用细节、具体的事实和真实的体验来支撑观点

  • 痛点共鸣: “节假日景区排队排到怀疑人生?这里告诉你XX景点哪个时段去人最少,哪个秘密通道能快速进入。” 这比光说“这里景美人少”有用得多。
  • 独特体验: 别光说“文化丰富”,说清楚:“在当地老匠人指导下,亲手做了一个陶土杯子,看着它在窑火中慢慢变成独属于我的‘艺术品’,那份参与感是任何购买都替代不了的。” 独特体验是软文的灵魂。
  • 数字/事实支撑: “酒店大堂挑高18米,直面无遮挡的海景,180度的落地窗让你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日出金光洒满海面。” 这比“酒店视野很好”具体生动了多少倍?有数据引用的时候,比如“据XXXX报告,该区域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XX倍”,记得确认来源可靠,不然容易翻车。有些所谓数据我自己查不到具体出处,可能是业内流传的经验值?
  • 超预期价值: “原本以为只是打卡景点,没想到还包含了专业摄影师免费旅拍30分钟,赠送精修底片,性价比直接拉满!” 这种超出预期的“福利”,最能刺激下单决策。

朋友圈广告也讲究:实战中的小技巧

  • 标题是黄金位置: 要么戳痛点、要么有悬念、要么给价值。千万别写成“XX游记”、“旅游散记”!试试:“人均300+!住进徽州百年古宅,推开窗就是山水画”、“为了这碗米粉,我愿意再去一次桂林十次!”、 “去大理别只环洱海了!90%游客不知道的隐藏玩法!”
  • 开头三行定生死: 社交平台尤其如此。别铺垫,开头直接上钩子!用故事场景、对话、戏剧性时刻、或直接抛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结论。
  • 用好图片和视频: 视觉是第一生产力! 一张惊艳的日出照、一段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视频,可能比千字文案更有说服力。文字要服务于图片,点明核心亮点。
  • 加入互动元素: 结尾别太死板。可以:“你最种草哪个体验?留言区聊聊呗~”、“想知道具体行程和酒店预订链接?私信我回复‘XX攻略’立即获取!”
  • 口语化!口语化!口语化! 想象你在跟朋友兴奋地分享这次旅行,而不是写工作报告。允许“哇噻”、“天呐”、“巨好吃”、“爽翻了”这种词出现!但别过度网感化,显得轻浮。

例如在朋友圈推销一个亲子度假村:
普通:XX度假村亲子设施完善,欢迎预订。
进阶(含软文思维):
“崩溃!带娃出门像搬家?这地方能救你命!刚带着2岁‘神兽’刷了XX度假村,解放双手的感觉谁懂啊?
* 亮点:自带超大面积儿童乐园&托管服务(专业陪玩小姐姐,娃一进去就不肯出来)
* 亮点:房间婴儿床、温奶器、消毒锅全备齐,行李省掉一大半!
* 小惊喜:下午有免费亲子手工课,做的小风车娃当宝贝抱着睡了一路…
还担心娃不睡觉?房间阳台正对静谧湖景,点开视频感受一下这氛围…
别纠结了!趁活动快戳下方??!名额真紧俏!(附预订二维码)”
看看,痛点+解决方案+具体细节(托管、省行李)+小惊喜+视觉+紧迫感。要素齐全!


千万不能踩的坑!

  • 过度吹嘘! “天下第一”、“此生唯一”、“无法形容的震撼”… 用了这些词,读者期望值就爆炸了。再好的地方也经不起无限拔高。真实感永远比浮夸更容易打动人。 保持真诚!
  • 闭门造车! 自己没去/体验不深硬写?细节模糊、情感空洞,网友一眼看穿。除非你文案功夫登峰造极,否则露馅是分分钟的事。
  • 只有溢美之词! 太假了亲!任何地方都有优点也有缺点。适当地、真诚地点出一点点不影响核心体验的小不足,或者给出弥补建议(比如“小镇晚上餐厅选择较少,但打包一份特色小吃回酒店阳台夜聊也不错”),反而显得你客观可信
  • 忽视平台特性! 公众号长文讲究结构深度;小红书图文并重标签重要;抖音短视频节奏是关键。把一篇写得很好的公众号长文直接搬到抖音发图文,效果可能证明不行? 我的意思是,或许效果会大打折扣吧。不同平台要适配调整。
  • 软得不明显,或者硬得硌人! 通篇都在讲故事体验,最后硬塞一个突兀的广告链接或电话号码;或者通篇都像产品说明书,疯狂堆砌卖点。软文之“软”,需要将推广意图巧妙地融入价值提供中。

写在最后: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

想写好旅游软文,没什么祖传秘方。核心就是两点:

  1. 想清楚: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怕什么?你想让他们看完做什么?
  2. 写真实(即使是要推广的):基于真实的体验和观察,提供真实有用的价值(信息、攻略、省钱省事省时方案、独特体验、情绪共鸣),然后讲好一个真实/生动/有共鸣的故事。

多看爆文、多拆解分析(别人是怎么结构文章、埋钩子、调动情绪的?)、然后多写!大胆发出去,看读者的反馈和数据(阅读量、评论、转化情况),不断调整。写作这活儿,尤其是这种“带着目的”的写作,手感真的需要练出来。

下次再对着空白文档发呆时,别想着“怎么写一篇旅游软文”,试试想:“我该怎么跟朋友吹爆那个地方,让他立刻心动抢着问我链接?”。嗯…或许用这种聊天的心态去写,会更自然、更有感染力哦!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旅游软文撰写的实战要点和避坑指南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