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竟被微信好友拉黑?药企微信营销三大痛点击破!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大半夜突然不舒服,打开微信想问问常联系的那个药师朋友,结果屏幕弹出个红色感叹号——你丫被拉黑了!之前还看他天天发朋友圈推荐特效药呢,现在连人都找不着了。
这事儿说起来挺可笑的。药品这种救命的东西,怎么在微信上整得像搞地下交易似的?但现实就是这么割裂:一边是老百姓到处找靠谱买药信息,眼睛都看花了;另一边是药企使劲儿砸钱做公众号,结果阅读量还比不上小区物业通知。
药品营销为啥在微信上这么拧巴?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
朋友圈的药贩子,咋就比官方靠谱?
琢磨琢磨啊,你家楼下药店的小王,可能连高中都没毕业,但他天天在朋友圈发的“XX特效药治愈上千人”的文案,点赞的比三甲医院公众号还多。魔幻吧?
为啥大伙儿宁可相信小王?
* 听着熟啊! 天天给你朋友圈点赞评论,混成“自己人”了
* 说得土! “三片下肚立马舒坦”比说明书上一串化学名儿易懂多了
* 够直接! 发两句“胃疼”“睡不着”过去,30秒内推荐链接就甩过来了
可这背后藏着大雷:
* 没牌照的江湖郎中:药可不是白菜,随便说吃就吃啊!
* 吹牛不打草稿:“包治百病”这种鬼话你也信?
* 收钱就跑路:钱一转,下一秒就把你拉黑的,你找谁哭去?
(真实案例:天津王阿姨听信微商推荐,给孩子买“进口退烧药”,结果收到一盒面粉压的假药片!报警时连对方手机号都是假的)
微信上的药,信谁?信国家认证的!信有白纸黑字批文的! 你把命交给朋友圈那个连真人照片都不敢露的,赌得也太大了点。
药企公众号为啥整得跟论文似的?
再看看大药厂官微在干啥?要么是《XX分子药物对XXX细胞的抑制机制研究》——好家伙,我是胃疼不是要考博士!要么就是冷冰冰的【用药提醒】,看完感觉像被机器人客服教育了。
药企做微信犯的傻,我列个单子:
1. 端着专家架子放不下身段(您真以为病人关心药物代谢动力学?)
2. 法务管得比老妈还严(每句话都得抠字眼,结果内容没人味了)
3. 把患者当木头人(光你说,不听病人唠啥)
最重要问题是:普通药和处方药在微信宣传根本是两码事!
| 类型 | 能说啥? | 翻车重灾区 |
|--------------|------------------------------|-----------------------------|
| 普通药 | 缓解症状、使用体验 | 把维生素吹成抗癌神药 |
| 处方药 | 疾病科普、正规就医提醒 | 暗示“不用去医院,吃这药就行” |
药品营销做不起来,或许暗示团队压根没搞懂微信场的游戏规则。以为把说明书贴上网就叫“新媒体运营”?您不如直接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插句大实话:具体哪种疾病类目更容易被微信封号,其实我们也没摸透规律...)
药要在微信活命,得学会“说人话”
别急啊!做得好的也不是没有。去年XX药企搞了个“漫画版降压指南”,把枯燥的服药时间表画成厨房定时器闹钟图,单篇涨粉5万+!秘诀就是:专业内容,上热搜玩法!
药企微信求生指南(附送公式)
? 人设别端着:XX制药的小李药师,比“XX药业科普中心”亲切一万倍
? 痛点戳准了:“吃完这药总犯困?”→直接解答别绕弯
? 视觉做贼溜:短视频演示比写800字管用
? 互动玩起来:评论区答疑比客服电话好使
不过话说回来, 处方药在微信上跳“科目三”肯定不行,但你可以:
* 教识别中风前兆(植入“及时就医”概念)
* 直播三甲医生访谈(不提药名,只谈科学治疗)
* 搞用药日记打卡(用患者真实故事传递依从性)
某降糖药品牌偷偷告诉我:他们靠“糖尿病食谱周历”小程序绑定用户后,线下处方量涨了37%——精准种草才是王道!
微信生态其实给了药企一个金饭碗:强监管=天然信任场。用户对朋友圈微商疑神疑鬼,但对有蓝V认证的企业号本能多信三分。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撕了那张假正经的皮?
别再让患者像找暗号接头一样求药了。那些被微商拉黑的人,都在等一个能说人话、敢担责任的官方声音。当药品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是毒是药,得看发源地干不干净。
真正救命的信息,就该待在它应该在的位置。 你把专业内容当人情来给,用户才会把你当自己人看。刷屏拉黑的终归是流水过客,站稳脚跟的才是江湖本尊——你说对吧?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