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今天是你更新公众号的第几天了?第几篇文章了?第几次看着可怜兮兮的几十个阅读量和纹丝不动的粉丝数,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有点想骂人?别误会,我不是算命的,是这场景太常见了。我见过太多内容明明不差、却被流量狠狠踩在地上摩擦的号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刚起步那会儿,吭哧吭哧写了三个月,自以为干货满满,结果?粉丝涨了不到一百... 简直比蜗牛爬还慢。
为啥好内容也带不来粉丝?这波真得反思
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平台不行,算法不公。但仔细琢磨琢磨,最大的坑或许是在“自嗨”上。就比如我精心写的行业深度分析,自己看着挺高级,但对于刚入门的小白读者来说,跟天书有什么区别?定位不准,就像在对着空气表演。 读者是谁?他们到底关心啥?痛点在哪里?这些东西,我以前真的没想明白过,或者说,想得不够深。
引流推广那点事:精准撒网>大海捞针
想明白内容定位之后,就得琢磨怎么把人引过来。别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方法嘛,核心就一条:去你的目标用户扎堆的地方,精准释放价值信号。
- 垂直社区/论坛是宝藏:比如你做家装知识,别盯着微博泛流量,去好好住、一兜糖这种地方扎根。分享真实、有用的经验,别硬邦邦甩公众号链接,那只会招人烦。巧妙植入“我的号里写了更详细的攻略/避坑指南”,自然就有人寻过来。
- 知乎答题要“解题神”:挑你专业领域的问题回答,别敷衍,给出真东西。在回答末尾,很自然地附上相关公众号文章链接,“对此我在XX文章中分析得更深入”,信服力满满。
- 朋友圈转发有技巧:发链接别光秃秃的!配上一段精炼的金句提炼、或者分享你写这篇文章时的思考、启发甚至遇到的困难(没错,暴露点“脆弱感”反而让人感觉真实),展示出你的深度和专业性。怎么说呢... 没人想看干巴巴的链接,大家想看到的是背后的“人”和“价值”。
- 微信群:价值先行,链接后置:别一进群就甩公众号!分享有价值的观点、免费的小资源(比如你整理好的行业工具包、独家模板),建立信任感之后,再在合适的时机(比如解答完别人一个问题)提一句“我的公众号‘XX名字’刚发了篇相关文章,里面有详细操作步骤”,效果就顺水推舟了。
不过话说回来,内容本身不行,前面所有引流技巧都会掉链子
引流把人引来只是第一步。人家进来看了几眼,内容索然无味或者毫无价值,反手就是一个取关,之前的功夫全白费。公众号的核心锚点,始终是持续输出的“硬内容”实力。
- 解决痛点必须摆在第一位:写之前先灵魂拷问:这篇文章能解决读者哪个具体的、甚至让他夜不能寐的问题?比如,“新手如何3天内搞定小红书封面设计?”就比“谈谈小红书运营”要尖锐有用得多。戳中痛点是引发传播的底层动力。
- 提供路径清晰的超干解决方案:别光分析问题,给步骤!给模版!给可复用的套路!“第一步干啥,第二步操作核心点在哪,第三步避坑提醒...” 让读者看完能立刻动手操作。实操性强的方案才是真正的‘获得感’。
- 搞点视觉冲击力强的‘钩子’标题:虽然大家鄙视标题党,但不得不承认,好标题是点击率的敲门砖。在信息爆炸的环境里,标题就是你的“金钩子”,要够锋利才能把人从信息海里钩出来看内容。 怎么算好标题?试着套用几个黄金公式:悬念型(“为什么你朋友圈转发总是没人点赞?”)、痛点+解决方案型(“职场表达不清?3招让你1分钟说清重点”)、具体数字型(“提升公众号打开率的7个实操方法”)...
- 维持高频但稳定的更新输出节奏:我知道这很难。但公众号是有“内容更新能量场”的,更新的持续性会让系统更愿意推荐你的内容给新读者。 哪怕初期每周1-2篇,固定一个时间发布(比如每周四晚8点),也比毫无规律强太多。读者也在观察你值不值得长期关注。
有没那种学渣逆袭的戏码?真不少!我见过一个做本地美食探店的小号(团队就两个人),最初粉丝才几百。他们就死死抓住本地宝妈群体(既爱美食又要考虑带孩子方便实惠),内容就聚焦“XX区遛娃顺便吃啥不踩雷”、“家庭聚餐人均50宝藏餐馆”。精准定位+极致实用性, 他们跑遍了本地所有大型亲子社群和妈妈群做深度运营,用心去经营和反馈每一条后台留言——哪怕是半夜吐槽的。就这样,不到一年,精准粉丝破万,现在本地商家主动找上门合作推广!
如果非得总结一下的话,我觉得最关键的并不是那些技巧和方法——那些你认真看,都能搜到一堆干货。最关键的是行动力。 想明白你的读者到底是谁、他们正在为什么问题发愁,然后 去到他们聚集的地方,把‘解决问题’的超干内容甩出来。一边干一边根据数据反馈调整策略, 效果就会开始滚雪球了。
公众号能不能做起来?当然能,但前提是——别指望一步登天,先把手上的事情搞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