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钩子】
你有没有在刷手机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新闻——某外卖小哥车祸后靠300块意外险赔了10万?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真有用?" 但下一秒又划走了… 到底为什么大家知道意外险重要,却总不愿买?
一、意外险的软文,为啥总像打水漂?
咱先泼个冷水:90%的意外险软文在自嗨!
? 写条款:保猝死/保骨折/保烧烫伤…
? 写价格:1天不到1块钱!
? 写恐惧:不买出事倾家荡产!
用户内心OS:
"骨折概率多低啊…"
"1块钱也是钱!"
"咒我出事?关掉!"
二、破题关键:把“风险”变成“人话”
意外险的软文不该讲“保险”,要讲“生活漏洞”。
→ 举个真实案子:
某平台给骑手推意外险,最初数据惨淡。后来文案改成:
“中午36°高温送单晕倒?别让老婆翻遍借呗凑住院费”
配上图:一张皱巴巴的缴费单,一只晒脱皮的手腕子。
转化率当天涨了200%。
为什么击中痛点?
?? 场景具体:高温送单(骑手每天经历)
?? 责任绑定:老婆借钱(唤醒愧疚感)
?? 钱数模糊:“凑住院费”比“保额20万”更真实
三、目标人群的精分时刻,你抓准了吗?
别光说“成年人该买”!细分人群的怕点天差地别:
| 人群 | 恐惧根源 | 有效话术锚点 |
|---------------|--------------------------|------------------------|
| 新手宝妈 | 孩子摔下床/烫伤 | “省下早教班的钱够付手术费吗?” |
| freelance一族 | 手抖打翻咖啡废了电脑 | “甲方爸爸能等你存3月钱买新电脑?” |
| 50岁父母 | 浴室滑倒拖累子女 | “你躺ICU时孩子正刷爆信用卡” |
?? 注意知识盲区:
不同城市不同岗位人群的意外发生概率,到底是否有大数据的支撑?这一点公开资料很少,我们只能依赖保险公司的非公开数据…
四、让用户“自我说服”的3个狠招
反常识结论:用户不是被你说服的,是被自己吓到的!
用这3种结构挖心理陷阱:
1. 反杀“侥幸心理”公式:
“你以为______不可能?小王当时也这么想”
案例填充:
"你以为电动车摔最多擦伤?
外卖员小王滑倒时脚踝插进车架钢筋,住院47天没收入”
→ 附X光片+停工工资条对比图
2. 用“小钱大钱”对比攻破抠门心理:
? 无效表达:"每天1.2元保30万!"
? 致命暴击:"少喝半杯奶茶=跌倒骨折能选进口钢钉"
人的潜意识:钢钉>奶茶
3. 把犹豫成本变成倒计时(限时非价格!)
“点击投保30秒,断腿后悔30年”
→ 按钮文案写:“立即锁死救命钱”
五、数据不说谎!这3类内容转发量高83%
根据某200万粉丝保险号的后台统计(别问具体是谁,签保密协议了):
?? TOP1:监控视角意外视频(如超市滑倒)+ 医疗费清单
?? TOP2:用户理赔采访实录(重点问:如果没买会怎样)
?? TOP3:神转折段子(例:《买了意外险后,我竟盼着被狗追?》)
但要注意合理瑕疵——文案里提到“理赔最快1小时到账”,实际上小额意外理赔确实很快,但严重事故需要核查时间。这种细节用户一般不深究……
六、禁忌!这4种写法等于烧钱
老板最爱踩的坑,请锁死黑名单:
? “最全保障” → 用户:骗子都这么说
? “不买是傻子” → 用户:你才傻子!
? 放“0元领取” → 吸引羊毛党,理赔时骂最凶
? 用外国案例 →“美国跳伞也赔?”关我下楼买菜啥事?
结尾钩子:给用户一个“不得不行动”的理由
别再说“扫码了解”了! 试试制造身份认同:
"全国已有89万怕死又靠谱的成年人偷偷投保"
→ 按钮文案:"加入怕死党"
人性的弱点:既怕死,又怕被说不合群
对了,你猜开篇那个骑手案例后来怎么样?
他家医院账单总共8万5,意外险报销后自己只掏了1500块。新文案上线的第二天,他老婆给自己也买了份…
最后几句大实话
写意外险软文,要当用户的“嘴替” ——替他们说不敢说的恐惧,不敢算的账。
记住这个核心:
用户买的从来不是那纸合同,
是摔倒时有人拉一把的安心,
是出事时不必舔着脸借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