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抖音那些软文广告都是哪冒出来的?7个来源大揭秘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刷着刷着抖音,明明看的是一个搞笑视频或者萌宠日常,怎么看着看着,突然就觉得某个东西特别想买?或者觉得某个地方真不错想去看看?回头一想,不对啊!这好像是个广告,但又没那么生硬... 没错,你大概率是碰上“软文”了!
哎,抖音的软文到底哪里来的呢? 这些披着“内容”外衣的广告,怎么就悄摸地钻进我们眼皮子底下了?今天就来扒一扒!
普通人也能当“推手”?个人达人的小副业
最直观的来源,其实就藏在那些你可能关注的几千、几万粉丝的小博主里。很多品牌(尤其是一些新消费品牌、本地生活商家)会直接联系这些“腰部”甚至“尾部”达人。
- 怎么操作? 品牌方发个brief(简单说就是任务需求),告诉你要突出什么卖点,用什么话术,然后你发挥创意拍。拍完品牌审核,通过就给钱发出去。
- 给多少钱? 几千粉的可能就几百块一条,几万粉的可能几千。对很多上班族、学生、宝妈来说,是个不错的零花钱来源。你知道吗?据说2023年有200多万达人在抖音接过这样的广告!当然,这个数据的统计口径到底是啥... 具体机制待进一步查证哈。
- 特点: 内容相对生活化,模仿素人分享体验感强。你可能刷到一个“宝妈”说自己孩子吃了某某零食胃口大开,其实这零食就是她这单要推的。
- 门槛低: 有点粉丝基础就有机会。
- 性价比高: 对品牌来说,投入小,覆盖面相对精准。
- 风险: 达人水平参差不齐,效果不稳定,监管起来也挺麻烦。
规模作战:内容工作室的批量生产
你以为那些内容都靠博主自己憋创意?太天真了!后面有专业团队撑着呢!专门的内容工作室或者MCN机构,就是软文大规模生产的幕后推手之一。
- 他们干啥? 签一堆达人账号,大的小的都有。品牌有推广需求,过来谈,工作室分包给合适的账号,从脚本创意、拍摄指导,到剪辑发布,一条龙服务。
- 效率为王: 能用模板的绝不复制粘贴(呸,重来),能用套路的绝不从零开始。一天能产出一大批内容,铺到各个账号上。
- 更懂平台: 他们吃透了抖音的算法规则,知道什么内容能撬动流量,软文植入手法也更隐蔽和老练。
- 规模化: 能快速执行大量推广任务。
- 专业化: 内容质量和投放效果相对更有保障(当然也不绝对)。
- 议价能力强: 打包谈,折扣大。不过话说回来,机构抽成比例到底多少?这块水也挺深,达人和品牌方各有说法,咱外行看不太透。
大牌自营:品牌爸爸亲自下场
你有没有刷到过一些账号,名字一看就是某手机品牌、某化妆品公司?对,这就是品牌自己的官方账号或蓝V矩阵号。
- 为什么自己干? 掌握话语权,塑造品牌形象,控制成本。与其花大价钱请外面的大明星、头部主播,不如自己培养“代言人”。想想那些手机发布会后,一堆品牌自家账号发的真机测评、功能解读,不少都带有软推广性质。
- 员工or签约达人? 很多出镜的“小编”、“测评师”,可能就是品牌内部的员工,或者是签约的、带专属标签的达人(比如“XX品牌星推官”)。
- 特点: 内容更偏向产品/品牌核心价值传递,有时候看着挺硬核(强调参数啊、技术啊),但还是为了让你种个草。虽然...它可能包装得很像知识科普或评测干货。
网红大V的高阶定制:深度捆绑
头部、肩部的网红大V(百万粉+的那种),人家接广告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他们的软文,那叫一个高度定制化。
- 核心合作模式: 与品牌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甚至成为品牌代言人或品牌挚友。内容不再是简单提一句产品,而是深度把品牌理念、产品功能“融入”到自己独特的人设和内容风格里。
- 价值不菲: 这种级别的合作,费用相当可观,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次投放都很常见。毕竟人家带来的曝光量和信任背书是顶级的。
- 讲究“原生”: 强调广告也要做得像“真内容”,看起来水到渠成,不突兀是金标准。比如一个旅行博主拍个震撼的风景大片,最后“不经意”露出某个行李箱品牌,或者健身博主分享日常,全程穿着某个运动品牌。
平台“搭台”:官方激励与活动
抖音官方自己其实也是软文“生产”的一大推手。你以为是博主自嗨的内容?说不定是跟着官方活动走的。
- 挑战赛/合拍/贴纸等玩法: 官方推出一个主题,比如#冬日氛围感好物#、#春天就要这样玩#。品牌方赞助这个活动,鼓励达人和用户参与。你看到的很多投稿内容,其实植入了品牌产品,参与就能分流量甚至拿奖金/商品。
- DOU+与内容加热: 平台提供了放大内容的工具。品牌或达人投放DOU+(就是花钱买流量),让软文触达更多人。这或许暗示了平台本身就深度参与到软文经济的循环中,毕竟这能带来收入嘛。
- “爆款”模板推动: 官方的热榜、运营策略,往往会引导某种内容格式或选题方向流行,软文们也顺势利用这些流行模板做植入。
“自来水”?口碑传播的边界模糊
还有一种,有点难界定。就是用户/博主自发分享自己真心觉得好用的东西。这不叫软文吧?
- 真实分享的“软实力”: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户的真实好评和体验分享,这种真实的力量很强大。
- 但...容易被“利用”: 很多品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会通过大面积给潜在用户、小达人免费寄样品、产品试用邀约的方式,鼓励他们发布体验内容。这些内容,严格说如果明确说明是免费获取体验,那不算广告,但实际发布时,博主们是不是100%都做了明确说明?这里面“灰色地带”挺多。很难保证完全没有商业驱动在里面悄悄发酵。
“润物细无声”:更隐蔽的产品植入
最绝的还不是上面这些。有些商家,尤其是一些线下门店、网店,玩得更“花”。
- 藏在场景里: 你看到博主在布置书桌?桌上的收纳盒、台灯可能是某家网店的货。博主拍探店吃美食?桌上的饮料瓶、店里的某个装饰摆件,可能是刻意安排的。想想看,那些小吃店、零食店,是不是总能看到博主桌子上立着自家的产品包装盒?可能都不是博主自己买的!是商家提供的“道具”。
- “看不见的手”: 商家给一堆小博主免费寄产品,然后在评论区自导自演,“哎呀这个XX在哪买的啊?”,然后博主再“不经意”回复。或者拍视频根本不提产品名,就是在显眼位置露出个LOGO。这种...你说它是软文吧?它连个软字都没明说!但目的赤裸裸。
所以,软文到底打哪儿来?
看了一圈,是不是有点眼花了?总结下,软文的源头真的像一张大网:
- 素人/小达人的零散接单:品牌直接找人,门槛低,数量多。
- 内容工作室/MCN的流水线: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主力军。
- 品牌官方自产自销:自己当博主,精准投放品牌信息。
- 网红大V的深度定制:高端玩法,影响力大,价格也辣手。
- 平台官方活动与推流:在官方搭好的台子上唱戏,你情我愿。
- 模糊地带的口碑分享:半真半假,容易被商业引导,边界不清。
- 极致隐蔽的场景植入/评论区操控:润物细无声,让你防不胜防。
说白了,抖音软文不是从某一个山洞里突然冒出来的。它是由品牌方主导、平台提供土壤、创作者积极生产、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庞大内容生态的一个必然产物。
你我作为观众,最重要的就是练就一双“慧眼”。下次再刷到让你莫名心动的视频,别急着上头,多问自己一句:这是真心分享,还是精心设计的推广? 看懂套路,也许你就没那么容易被“种草”了。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有广告性质的都叫“软文”,也分内容质量和良心程度的。有些确实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新选择嘛... 只是啊,这其中的分寸和边界,平台、品牌、创作者都还在摸索,或者说...博弈?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