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常见的软文推广类型:这8种你肯定见过
【文章开始】
有没有这种感觉?刷着刷着手机,看到一篇写怎么护肤啊、怎么选电脑啊的文章,写得头头是道,结尾话锋一转,“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我用过的XX产品”...得,又是软文!?????
是不是挺好奇?这些让人不知不觉就看了广告的文章,到底有多少种花样?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软文推广,到底有哪些常见类型在包围你我的日常。准备好了吗?有点长,但保证有干货!
1. 产品体验派:主打一个“亲身说法”
这是最常见的套路了吧?文章开头往往就告诉你:“我最近试了XX产品,感觉不错,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类软文的套路一般是:【产品问题+个人使用经历+神奇蜕变效果】。
?? 举个栗子:作者先吐槽自己毛孔粗大、皮肤油腻,各种护肤品用了都没效果(引起你共鸣),然后偶然发现了某款洁面仪(引入产品),坚持用了两周(显得真实),毛孔小了、皮肤变细腻了(展示效果),最后强调性价比/成分安全(刺激购买)。
?? 核心目的: 通过分享亲身体验,弱化广告痕迹,制造信任感。把“我买”变成“你或许也该试试”。
2. 知识分享型:夹带私货的高手
这类软文很“狡猾”!它看起来是在真诚地教你东西,分享干货,比如“小白如何三天学会剪辑?”“春季如何预防感冒?”。通篇90%的内容都在认认真真输出知识(至少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但最关键的地方来了——解决这个问题,会用到XX工具/方法/产品。??
比如教你做饭的文章,写到火候掌握时,“像我最近发现的XX不粘锅,对新手就特别友好...”;讲健身的文章,说到运动装备,“XX牌运动耳机,确实解决了运动时听歌的痛点...”
?? 核心目的: 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你,让你在接收知识时,不知不觉接受其对某产品/服务的推荐。嗯,感觉就像给糖衣药丸外面裹了更多糖衣... 我也在琢磨,怎么识别这种伪装成老师的软文?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故事大王:走心动情派
谁说软文一定要干巴巴讲产品?这类软文最擅长编...咳,讲“故事”!通常是一个温情、励志或者痛点十足的小故事,把你的情绪带着走。??
比如讲某个平凡人在大城市打拼,遇到了XX困难(租房贵、通勤苦、没时间做饭...),然后主角如何利用某个平台/产品(XX租房App、XX便利服务、XX智能厨房电器),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过上了更舒适/高效的生活。或者品牌创始人如何怀揣梦想克服困难,最终打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秀产品...
?? 核心目的: 用情感链接代替生硬推销。让你被故事打动的同时,记住那个在故事里“发光发热”的产品或品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植入效果。
4. 评测对比党:看起来最“客观”的那批
“热门卸妆膏横评!8款实测大公开!” —— 这标题熟悉不?评测对比类软文特别喜欢把自己包装得特别“客观、专业、第三方”。
通常套路是:【选择市面几款同类型产品(主角必定在内)】+【设定几个评测维度(如清洁力、温和度、肤感、价格)】+【逐一对比展示】+【最后主角产品综合得分优秀或某单项突出】??。
?? 核心目的: 利用“比较”的心理,在“对比”中凸显自家产品的优势。虽然表面上公正,但评测维度设定、主观感受描述等环节,都有操纵空间。这类稿子最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评测结果效果似乎不太稳定?
5. 新闻/热点抱大腿:蹭热度小能手
这类软文反应速度必须快!紧追时事热点或流行话题,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巧妙关联进去。??
举个??:某部国产科幻电影爆火,影评讨论热火朝天。某投影仪品牌可能会发一篇软文:“如何在家享受《XX地球》般的震撼视听?影院级体验的秘密在于...”。或者当AI聊天工具成为热点,XX写作工具会出来聊聊AI辅助创作的效率和潜力。
?? 核心目的: 借势引流。利用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快速切入,让自己的品牌/产品在热点语境下获得曝光和讨论。
6. 活动/福利类:简单直接派
“限时抢购!”“免费申领!100份新品试用等你来!”这类软文目的性非常直接——就是引诱你点击参与活动、领取福利。
内容通常强调【活动诱人+规则简单+名额/时间有限制】。常见于公众号、社群、活动落地页。比如转发集赞、留言抽奖、扫码领券、新用户专享等。??
?? 核心目的: 快速获取用户(注册、加粉、下载、拉新)或促进短期销售转化。虽然形式看起来“硬”,但在福利驱动下,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大家不都爱薅羊毛嘛!
7. 反向操作型:黑红也是红???
“实话实说,这款耳机可能不适合所有人...” 这是要自砸招牌?恰恰相反!这类软文剑走偏锋,主动“自曝其短”。
比如:“说实话,这款空气炸锅的容量对大胃王家庭来说确实小了点,噪音在深夜也确实明显一些,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只是1-2人食,追求健康美味和操作便捷,那它是真的香啊!”
?? 核心目的: 以退为进!主动点出“缺点”(通常是目标用户不太介意的点,或为突出更大的优点做铺垫),反而塑造出一种“坦诚、真实”的品牌形象,获取特定受众更深层的信任和认同。
8. 硬广“软”着陆:换个马甲
这种就很实在了,不整太多花活儿。一般出现在平台广告位(如信息流、开屏),形式可以是图文、短视频。核心内容就是集中展示产品核心卖点+权威背书(明星/专家/检测报告)+用户好评+促销信息。
虽然本质是硬广,但会尽力做得不那么“硬”,比如用精美的场景图或故事化的短视频呈现。目的就是直接驱动销售或品牌曝光。
?? 看,软文推广就是这么多变吧!产品体验、知识植入、故事煽情、评测带货、新闻蹭热、活动刺激、反向操作、广告软着陆... 花样层出不穷!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都是:把你想卖的货、想推的牌子,包裹在一层对用户有价值或有吸引力的内容里,让你在看内容的过程中,被种草、被影响。
那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想:哎呀,知道是软文了,以后还能好好看文章吗?
这问题挺好,我的理解啊...
识别软文的小Tips(帮你避坑):
- 看身份: 作者是个人分享者?还是挂着某企业、机构名号?“无利益相关”的声明是真的吗?
- 看内容: 是否通篇在吹某个特定产品?对缺点/竞品只字不提或简单带过?
- 看套路: 是不是常见的故事模板?是不是突然就重点强调某个品牌?
- 看结尾: 有没有明显的引导购买、下载、关注、转发的号召性动作?
在这个内容爆炸的年代,辨别真信息越来越重要。当然,信息就是信息,广告就是广告。不过话又说回来,高质量的软文本身也是内容创作的一种啦。只要是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即使它带着推广目的,是不是... 也没那么招人烦?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