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汇聚上万优质新闻媒体
专注新闻软文发稿,软文代写,软文营销等服务

微信软文里的链接,点还是不点?看完这篇就懂了!

微信软文里的链接,点还是不点?看完这篇就懂了!

【文章开始】

哎,你有没有那种感觉?打开微信,刷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关注的公众号文章。看到一篇标题很吸引人的,像什么“学会这几招,工资翻倍不是梦”或者“震惊!家里这样东西居然致癌...”。读得正起劲,感觉好实用啊,或者心里还有点小害怕呢。突然! 文章中间或者结尾,就冒出来一个蓝色的、或者加了方框的链接,写着“点击领取秘籍”、“立即检测”、“一键获取方案”之类的字眼。

这时候,你手指头悬在半空,心里是不是嘀咕:
“这链接...点还是不点?点了会不会是广告?会不会被骗?不点吧,又好像错过了什么好东西...”

特别纠结对吧?这种藏在微信软文(就是那些看起来像知识分享、故事讲述,实际是推广性质的文章)里的链接,简直就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见也最让人“犯选择困难症”的存在。 它们出现的时机总是那么巧妙——就在你情绪被调动起来,好奇心最盛,或者觉得“诶,这说得有点道理”的时候。

那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些微信软文里的链接,看看它们到底是啥玩意儿,背后藏着啥心思,点开又可能有啥风险或者好处。搞清楚了,下次再遇到,你的手指头就不会那么迷茫啦!


为什么软文里非得塞个链接?它想干啥?

其实你想想就明白了。写软文的人或者背后的商家,花费力气写这么一篇看着挺像样的文章,难道是为了做公益、纯分享知识? 大概率不是吧!

放个链接,目标超级明确,就是引导你去干点啥

  1. 让你买东西(直接下单): 最常见的套路!文章可能讲了个动人的故事,或者分析了某些产品的痛点,最后链接指向一个商品购买页面(微店、淘宝、京东或者品牌自有商城)。比如讲完护肤烦恼,结尾链接就是“XX祛痘神器限时特惠”。
  2. 让你留下信息(收集潜在客户): 文章抛出一个特别诱人的“钩子”,比如“免费领取价值999元的XX资料”、“限时免费预约专业咨询”,然后链接指向一个填写姓名、电话、微信号的表单页面。收集这些信息干嘛?后续销售就会轮番轰炸你了呗!
  3. 让你去看更多(导流): 可能链接指向一个公众号的文章、一个服务号的功能页,或者一个视频号的内容。目的是把你吸引到他们的其他“阵地”上去,增加粉丝粘性或者引导后续动作。
  4. 让你下载APP(推广下载): 尤其在推广一些工具、学习、购物APP时,文章铺垫得差不多了,最后就是“立即下载体验完整功能”的链接按钮。
  5. 让你参与活动(拉新/活跃): 链接可能是个H5小游戏页面、投票活动页、或者助力砍价活动入口等等。

简单粗暴地说,那个链接,就是软文的“终极目的按钮”。 前面洋洋洒洒几百上千字,都是为了让你心甘情愿,或者一时冲动地去点一下它!


点开那个“神奇”的链接,世界就打开了?小心脚下!

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当链接的文案写得那么诱人——“立即领取”、“限时免费”、“点击揭秘”、“错过等一年”... 这种催促感、稀缺感一营造,手比脑子快的情况太常见了。

但是!点开之后呢?迎接你的不一定是“馅饼”,也可能踩到坑:

  • 货不对板,严重失望: 链接宣传说免费领价值999的课程,点进去发现要么要付邮费,要么后面有隐藏收费项目,或者那“秘籍”根本就是几页网上随便搜得到的垃圾内容。
  • 信息轰炸,骚扰不断: 一旦你填写了电话、微信等信息,恭喜你,接下去很长一段时间,你可能会接到各种推销电话、收到各种营销短信和微信好友申请。不胜其烦!
  • 诱导消费,冲动剁手: 特别是在营造了焦虑(健康焦虑、育儿焦虑、知识焦虑、外貌焦虑)之后,链接指向的产品页面往往配合着“最后XX名额”、“今天下单立减XX”等字样,更容易让你一时冲动下单了不太需要或者性价比很低的东西。
  • 隐私泄露风险: 你填写的个人信息,被谁掌握、会流向哪里、安不安全? 这点其实挺模糊的。正规的大公司或许还好点(但也不能完全保证),一些小平台、小机构,它的数据安全措施能有多强?我们普通用户基本无从得知。
  • 可能的钓鱼或欺诈: 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公众号里,但不能完全排除极个别链接背后指向的是钓鱼网站或者欺诈页面。特别是那些渲染极端情绪(恐吓、暴富承诺)、来源不明的账号发的链接,千万更要警惕!(虽然话说回来,这种情况在正经公众号里应该不多,但野鸡号真不好说)

看到这,你可能觉得:哦豁,那链接这么坑,一律不点就好了嘛!

嗯...这个策略嘛,也不能说错。它能最大程度避免麻烦。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一棍子全打死。 有些链接还是有点价值的。


那...啥样的链接可能值得点?判断的门道在哪?

完全杜绝点链接,可能也会错过一些真正有用或有趣的东西。比如你信任的品牌发的新品信息、一个你非常认可的知识博主的深度课程(虽然也是推广)、一个确实有价值的免费工具体验入口等等。

那怎么粗略地判断一个软文链接靠不靠谱,值不值得点? 可以看看这几个方面(虽然不绝对哈,只是经验):

  1. 看发布账号是谁?可靠不?

    • 是官方认证的大品牌公众号?还是你一直关注、内容质量很稳定的某个博主?
    • 还是一些你从来没听过、名字就起得花里胡哨(什么“XX秘籍学堂”、“全球财富解码”这种)、或者连头像、介绍都看起来很low的账号?
    • 越熟悉、越正规的账号,链接相对安全一些。当然,知名大V带货坑也不少,这点需要额外注意,名气有时和靠谱程度不一定绝对挂钩。
  2. 看文章内容本身靠谱不?

    • 整篇文章是在正儿八经分享知识、见解,逻辑清晰,信息有依据?还是通篇都在制造焦虑、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充斥“震惊”“必看”“刚刚”这类词语?
    • 内容质量高的软文,它推荐的链接指向的产品或服务,相对更可能(注意是“可能”)有些价值。 那种一看就是“标题党+狗屁不通”的文章,里面的链接能好到哪去?
  3. 看链接文案和指向是否清晰?

    • 链接的文字说明得具体吗?比如是“点击购买XX品牌XX型号产品”,还是笼统的“点击领取赚钱秘籍”?
    • 鼠标放在链接上(电脑端)或者长按链接(手机端),屏幕下方一般会显示链接的真实网址开头。看看是不是大平台的(如 taobao.com, jd.com)、品牌官网的、或者一些常见的服务商地址?如果网址特别奇怪或者是一长串乱七八糟的字母数字,那就要特别小心了!
    • 文案清晰、网址指向明确且常见的链接,风险相对小一些。
  4. 你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吗?

    •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链接再诱人,你先问问自己:“这东西我现在真的需要吗?”
    • 是被文章营造的焦虑感催着想要,还是真正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需要解决?
    • 冲动是魔鬼! 哪怕链接看着再正规,推广的东西再好,如果你压根不需要,或者纯属被气氛感染想“占便宜”,那最好还是管住手吧... 很多看起来“免费”、“超值”的背后,总有地方等着收你的钱(时间、精力、信息、或真金白银)。

总结一下面对微信软文链接的“生存指南”:

  1. 保持警惕是王道! 时刻记住,软文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点击那个链接。对链接许诺的好处,先打上个问号?。
  2. 先看账号再动手。 不认识、不靠谱的号发啥链接都谨慎点。
  3. 内容质量是参考。 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的,链接能好到哪里去?这几乎可以视为一种预警信号。
  4. 练就“长按看网址”的本领! 这一招能初步过滤掉一些妖魔鬼怪。
  5. 问问自己真需要? 别被焦虑和“占便宜”心理冲昏头脑。
  6. 涉及填写关键信息(电话、微信、身份证、银行卡号),千万千万谨慎! 能不填就不填。就算看起来正规,也得想想后果(那些营销电话短信,你懂的)。
  7. 遇到诱惑巨大但风险不明的链接?遵循一条真理:天上不会掉馅饼!

微信软文里的链接,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道门。门后面也许是条通幽小径,也可能是个坑(甚至可能是连环坑)。别急吼吼地推门冲进去。先停下来, 想想咱们上面聊的这些门道儿,看看清楚门牌号(发布来源),判断下门的材质(内容质量和链接指向),再问问自己:“这门,我真的非进不可吗?”

你掌握了这些小心机,下一次当那个蓝色的小链接诱惑你的时候,你就能更从容淡定地做出选择——是优雅地划走,还是谨慎地一探究竟,一切尽在你的掌控啦!

【文章结束】

本站文章大多都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不实信息、版权或者侵权问题,请联系博主765536098@qq.com及时删除!直编新闻自助发稿平台 » 微信软文里的链接,点还是不点?看完这篇就懂了!

分享到: 生成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