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情感类软文?搞定投稿人就看这篇! 【文章开始】
为啥你精心策划的情感类软文征集发出去,就像石沉大海?投来的稿子要么平淡如水,要么矫情得让你起鸡皮疙瘩?... 是钱没给够?还是要求没说透?
哎,这事儿吧,真的挺让人头大的。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征集情感软文,到底怎么玩才能让作者嗨起来,写出你要的“走心货”。
情感软文是啥?能吃吗?值钱在哪?
你先别急,得搞明白咱们要的是个啥东西。简单说,情感软文就是要能精准戳中人心、制造共鸣的内容。
* 它可能是一个让人看完鼻子发酸、热泪盈眶的真实故事(比如北漂小白领在地铁站崩溃大哭,陌生阿姨递了张纸巾);
* 也可能是一篇让你恍然大悟,拍大腿说“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的犀利观点(比如“在朋友圈晒精致生活,是我们这代人的赛博止痛药?”);
* 或者,是熬过感情低谷后,那份透着温暖和力量的感悟(比如那篇著名的《奶奶说,冬天要过去了》)。
这玩意儿值钱在哪?它不直接吆喝产品,却能让用户牢牢记住你、喜欢你,甚至主动成为你的自来水。想想,用户读到一篇情感炸裂的稿子,发现落款是你的品牌,这种微妙的好感植入,可比硬广强一万倍吧?
为啥老板们现在这么迷这个?道理很简单:人心才是最终的流量池和信任密码。
征集公告 = 精准导航仪?
好了,既然知道它重要,那怎么让别人“按需生产”?写征稿启事,千万别再干巴巴地只写“征集情感软文!稿费XX!邮箱XX!”这活儿了。
你得当个精准的导航员:
1. 核心痛点打头阵: 你想写啥类型的痛?职场委屈?中年焦虑?还是当下年轻人普遍的“亲密关系无能”?(比如:你总觉得他不爱了?其实是亲密关系里的 ‘情绪表达障碍’) 把最想挖的情感点亮出来,给作者抛钩子。
2. 情绪温度计定标: 是 深沉的反思?温和治愈的鸡汤?还是犀利带点毒舌的吐槽? 你得让作者知道,你要的是几号电池驱动的情感。
3. 具象!具象!再具象! 别只说“要动人”。啥是动人?“请分享一个因陌生人小善意而彻底走出人生低谷的真实瞬间” 就比“写感人的故事”强太多。作者们需要场景化的指令!...这点没做好,八成收不到好稿。
4. 交稿规矩讲清楚: 字数到底多少?特别强调原创性!(这太重要了) 啥时候截止?稿子怎么投递?(用啥文档格式?邮件标题怎么标?)虽然琐碎,但专业和清晰能极大提升投稿率和质量。 稿费标准?当然要大大方方亮出来! 别藏着掖着让人心里没底。
别踩雷!征集路上的几个坑
别以为把要求写清楚就万事大吉了!征集这事儿吧,水还挺深的:
* “情感要浓烈!”: 浓烈是个啥量级?张三的浓烈可能是李四的淡而无味。这事儿吧,还真没个标准刻度尺,最后还得靠编辑的直觉来把关,头疼。...所以前期沟通很重要!
* 标题决定一切?未必!: 常说“好标题决定打开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本身就不需要极致打磨。毕竟,一篇只有标题抓眼球、内容空洞无物的情感文,后劲不足反而更容易引发读者反感,对品牌的伤害可能更大。标题只是敲门砖,里子的真材实料才是王道。
* 只盯着大V跑?格局小了: 大V当然好,自带流量嘛!不过话说回来,那些有生活阅历、有表达的“素人作者”,往往才是隐藏的情感富矿。他们的故事未经雕琢,反而更真实、更有力量!只看名气,你可能错失璞玉。
* “我觉得好就行”?: 老板或者发起人个人的偏好不能完全替代读者的喜好。一篇稿子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谁?没错,是真实读者的数据反馈(阅读量、转发、评论情感)。拍脑门定调子不行。...这点得时刻提醒自己别犯轴。
真的管用!看看他们咋做的
讲再多道理,不如上案例实在。看:
* 某旅行APP征集“旅途中的意外温暖”:一开始就点名要“非主流景点、突发小困难中遇到陌生人善意”的故事。结果征集到一篇爆文:《在大理丢了手机,我却吃到了人生最甜的老式糖饼》,讲的是迷路饿肚子时,路边小店奶奶的温暖款待。文章没有刻意提APP一个字,但温情路线拉满,评论区都在追问是哪个店想去打卡,APP下载量也跟着涨了一波! ...为啥能火?要求明确戳中“意外温暖”这个情感点。
* 某本地生活号征集“本地烟火气里的父母爱情”:特别说明偏好本地化、日常化的真实婚姻相处细节。一篇《我爸在菜市场给我妈讲烂笑话二十年的秘诀》,生动捕捉了小菜摊上父母的日常默契,引发了本地用户强烈的共鸣分享。核心在于选题角度具体+高度本地化,把“情感”落地到了读者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里。
玩转情感类软文征集,真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更像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1. 你得当个有心的侦探,精准定义你要的情感靶心在哪;
2. 然后做个体贴的领路人,用清晰、诱人的“路牌”吸引投稿者奔袭而来;
3. 最后,当个灵活的筛选者,既有主见又倾听数据。
记住:打动人的东西,核心都是人,是心底那份共通的情感震动。你的征集任务,就是去找那些能把这细微震动给敲响的人。...别犹豫了,去试试!说不定下一篇爆款,就在路上!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