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软文交易平台到底值不值得做?流量主看这里!
【文章开始】
你写的广告软文,费劲巴拉写出来了,结果扔在网站上没几个人看?知道为啥吗? 不是内容不行(当然也可能真不行),关键是推!不!出!去! 人家大佬手握流量入口,你挤破头也够不着啊。这种憋屈感,哎,只有写稿子的才懂。
现实太骨感:你的软文为啥石沉大海?
好内容 = 好效果?别太天真了!
大的品牌商或者推广团队,那推广资源攥得死死的。优质渠道、精准流量,人家一出手,曝光量刷刷往上涨。
可个人或者小团队写的呢?
* 资源有限: 手里就那么几个可怜巴巴的自媒体号,或者求爷爷告奶奶换来一点点转发。
* 渠道狭窄: 好平台?精准流量池?不好意思,门在哪儿都还没摸清呢。
* 影响力不够: 一个新人写的稿子,哪怕内容精彩,平台凭啥给你推?推广费砸得起吗?
结果就是,一堆质量参差不齐的软文躺在角落里吃灰,另一边嗷嗷待哺的平台和商家找不到便宜又大碗的内容。这个信息差,想想就觉得血亏。
交易平台真能搞定这摊子事儿?
说实话,这想法听起来挺好。弄个“中间商”,把分散在五湖四海的软文都拢一块儿,让那些需要内容的金主爸爸来挑,这不就对接上了?
平台想干啥? 当个有规模有管理的线上集市!
1. 收稿子(而且是大量收): 甭管你是大V还是小透明,只要稿子符合要求,平台通通塞进它的“仓库”里。
2. 给稿子分门别类: 啥领域?啥风格?啥价位?一个个标签贴好。
3. 给买家(商家/平台)开放权限: 让金主们能像逛淘宝一样选品下单,甚至支持按效果付费(虽然这模式到底咋算钱,我也没完全搞懂细节)。
上这平台,码字的朋友能捞着啥?
别的不敢说,至少这几点价值是肉眼可见的:
- 新财路! 多了一个正经卖稿子的地方,稿子终于不再是一次性用品。
- 被看见的几率UP! 流量大的、资源多的商家会在这上面淘金。被他们选中,你的内容就能“搭便车”。
- 内容“值钱”啦(可能...): 平台如果能运作起来,你的稿子就能持续挂在那儿,或许暗示了它能带来长期收益?
- 了解行情: 看看别人啥水平啥报价,市场水温一试便知。
平台真那么美?小心这碗饭硌牙!
不过话说回来,理想照进现实没?
* 质量乱炖... 平台收稿标准严不严?太松了,一堆垃圾稿把好稿子埋了;太严了,又收不到多少货。这平衡点可太难找了!我现在怀疑很多平台偏向于数量而不是质量...
* 买家会不会觉得不靠谱? 万一被垃圾稿坑了怎么办?信任感的建立绝对是大工程。
* 咋定价呢? 按字算?按阅读量?按效果?大家吵翻天。
* 平台自己能活下去吗? 收佣金太狠,买卖双方跑路;不收佣金,平台自己喝西北风?两头挤压啊!
卖稿的&收稿的,擦亮眼睛再动
面对一个新冒出来的平台,别急着冲:
- 先摸透游戏规则: 稿子有啥要求?啥流程?啥收费?钱怎么结算?白纸黑字看清楚啊朋友!
- 看看它“肚子里”有啥: 去看下平台已有的稿子和买家类型,和你的内容或者需求对得上号吗?
- 保护你的“崽”: 稿子上传前是不是明确归属权?防止别人乱搞?
- 查查风评吧: 网上搜一搜,有没有其他用户喷它坑?最好能找到同行问问。
- 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平台只是一个渠道,该有的老客户维护、自己阵地建设都别落下。
总结一下? 广告软文交易平台这个想法,本质上挺聪明也挺现实。它瞄准了推广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大痛点。
能不能真解决?
- 对卖家(撰稿人): 打通了新渠道,有了新的变现和曝光机会,是个值得研究的尝试方向。
- 对买家(甲方): 提供了一个内容整合的选择,可能能淘到宝,但也得做好筛选的功夫。
但另一边呢,平台自己就是那只最难做平衡的走钢丝熊猫—质量VS规模、信任VS试错成本、生存VS收费。 它成功与否,真不好打包票。 你得自己去看看,它现在到底是干实事的平台?还是个空架子?
谨慎尝试,别当唯一活路就行。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