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不被删除的发圈软文?
【文章开始】
哎,你说烦不烦?吭哧吭哧想半天写条朋友圈,配图修了八遍,结果呢?别说点赞评论了,可能连被看见的机会都没有,手指一划,它就消失在茫茫信息流里了。为什么你精心准备的内容,总被人无情略过,甚至恨不得屏蔽你? 难道朋友圈真变成了"秒删"集中营?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头秃的问题:怎么才能写出让人舍不得删,甚至想收藏转发的发圈软文?
1.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在给朋友"喂噪音"?
先别急着喊冤。咱得面对一个扎心现实:朋友圈早就过载了。 美食打卡?腻了。九宫格美颜自拍?看麻木了。公司的硬广?见一个屏蔽一个。用户每天刷朋友圈,时间就那么多,手指划过屏幕的速度比翻书还快,0.5秒决定去留。如果你的内容没有“钩子”瞬间钩住眼球,结局就是:滑走→遗忘。
- "小和尚念经"式刷屏: 天天发一样的内容,促销信息复制粘贴,朋友没拉黑你已经是真爱了吧?
- "我很好我超美"式炫耀: 偶尔分享生活高光点挺好,但如果每条都是奢侈品、豪车、游艇,这让人怎么接话?过度的自恋就是社交毒药。
- "不转不是中国人"式震惊体: 标题一个感叹号接一个,点开一看就是养生伪科学,你说删不删?这种内容在朋友圈的"寿命"恐怕只能用秒来计算。
所以,不被删除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是:你的内容必须提供独特的价值,或者唤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对方觉得"留着有用"或者"看着舒服",而不是负担。
2. 什么样的发圈,能让人手指"刹车"? - 创造"黄金记忆点"
想让朋友在高速滑屏的手指为你停下来?你得在信息洪流里制造一个"哇塞"时刻。 这玩意儿,我管它叫“黄金记忆点”。就像漆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抓住了,用户就记住了,甚至想多看几眼、保存下来。
- “卧槽!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制造强烈共鸣感
发圈不是自说自话,是跟屏幕那头的朋友对话。精准戳中某个群体的共同痛点或痒点。比如打工人周一早上发:“闹钟响了三次,灵魂才追上了肉体。今天又是为老板的豪车努力奋斗的一天…#人间真实”。是不是很多社畜会心一笑?共鸣感强的,用户不仅不删,还会想截图发给同类吐槽。 - “哈哈哈哈哈这图绝了!”——故事化+幽默感是硬通货
人都爱听故事,也爱笑。把干巴巴的信息,变成一个真实、有趣、甚至带点小糗事的小故事。比如吐槽养猫:“斥巨资买的猫窝它瞧都不瞧,就爱钻我的快递盒。现在明白了,它不是在睡觉,是在守护我最后的财富…#主子心思你别猜”。配上猫在盒子里露个头的图。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能让人笑出来的发圈,自带生存豁免卡。 - “学到了!这就去试试!”——提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哪怕就一点小技巧、小干货、小窍门。比如宝妈分享:“刚发现!孩子水彩笔弄衣服上,用卸妆油涂一涂搓一搓再洗,真能掉!比漂白剂好用还不伤手!#带娃奇技淫巧”。这种超实用的生活小妙招,就是用户留着它的理由——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 “这图/视频也太美/治愈了吧!”——纯粹的视觉享受
一张构图绝美、光线温柔的日落照片,一段萌宠搞笑治愈的小视频。纯粹的美和治愈力,本身就是不删的理由。 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解压,它自然能在用户的朋友圈占个“车位”。
3. 转发按钮为啥那么难按?聊聊传播的"隐形密码"
想让内容从“不被删”升级到“被转发”?难度系数陡增。用户转发一个内容,其实是在用TA的个人信用为你背书。 这里面有个密码你得懂:社交货币。简单说,就是用户转发你这条内容,能显得TA “有见识、有品位、懂幽默、或者很温暖” 。
- “必须让我朋友也看到这个!”——唤起认同感与表达欲
转发一条犀利的社会观察,代表了“我也有此思考”;转发一个公益项目,代表了“我支持这个理念”;转发一个前沿科技科普,代表了“看,我懂这个”!内容要能替用户说出他们想说但没说出的话。 - “太有用了,得赶紧分享给那谁!”——强烈的场景感和对象感
内容里明确暗示或适合分享给特定的人。比如:“租房党必看!这5个验房细节搞清,房东不敢坑你”。租房的人看到了,会立刻想到转发给也在找房的闺蜜或兄弟。内容自带传播指令:“快@你身边那个谁来看!”。 - “天啊这个梗笑死,必须转发一起乐!”——极强的趣味性/新奇特
特别沙雕的、创意的、颠覆常识的内容。比如一个神转折的段子、一个创意爆表的短视频模仿。用户转发是为了获得“和我一起笑”的互动感。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有时候明明点开的不少,最后转发量却差强人意?从“阅读”到“转发”之间,似乎有个“犹豫期”。可能用户觉得“内容不错但好像不够格代表我的形象”?或者“有点用但也不是特别颠覆”?这个“心理转化”的机制吧,坦白讲...具体怎么精准踩中那个“转发动机”,我觉着还得琢磨透人心,这真挺玄学的...
4. 实操手册:这样写,你的软文才不“软”
道理懂了,手还是不会动?来点接地气的操作指南,帮你避开“删除雷区”:
绝不做的:
* ? 连续多图硬广告轰炸: 把朋友圈当橱窗?朋友只会把你关进“小黑屋”。
* ? 排版混乱伤眼睛: 满屏红字感叹号、土味表情包堆砌、文字挤成一坨不分段?简直是视觉酷刑。
* ? 负能量持续喷射机: 偶尔吐槽OK,天天骂领导骂社会?朋友圈不是垃圾情绪回收站。
* ? 复制粘贴无灵魂: 别人家的文案,再好也不是你的。没灵魂的文字,留不住人。
一定要做的:
* ? 人设鲜明有温度: 你是谁?搞笑达人、资深铲屎官、旅行发烧友、职场老司机?坚持在同一“频道”输出,形成记忆点。
* ? 开门见山快准狠: 开头不要绕!文案前两句必须抓人。把最精华的、最有料的、最有趣的,前置!
* ? 多用“你”字诀: 少说“我怎样”,多说“你怎样”。“你一定也遇到过...”“你是不是觉得...”,瞬间拉近距离。
* ? 真实!真实!真实! 真诚是必杀技。哪怕是广告,也请真诚地分享你推荐它的真实理由和体验。用户能闻到“假”味儿。
* ? 控制长度,巧用符号分隔: 现在节奏快,超过手机一屏的内容,很多人就懒得读了。学会用短句、空行、表情符号或者像这样的“小分隔”来给内容换气和分层。看起来清爽太多。
5. 例子说话:好文案长啥样?
举俩例子感受下:
反面教材 (删你没商量):
“特大优惠!XX牌空气炸锅仅需199元!限时3天!点击链接抢购!???????? 买到就是赚到!”
(点评:毫无温度,纯噪音,朋友视角:这又来卖货了,烦,赶紧滑走。)正面教材 (值得保留甚至转发):
“第一次用空气炸锅烤红薯成功!分享点经验:
1?? 红薯选细长条的,大小均匀好熟;
2?? 关键:泡温水20分钟再擦干! 这步是为了烤出来不干;
3?? 200度,小个的30分钟,大个的40分钟,中间翻个面;
4?? 叮!出锅!真的流糖心!比外面买的还好吃!重点是巨简单… 有锅的快试试!记得选蜜薯??”
(点评:真实的体验+有明确价值的实操干货(小技巧泡水)+结果吸引(流糖心)+有对象感(有锅的快试试),还带点小满足。这不是促销贴,这是生活经验分享!别人看到想保存、想自己尝试,甚至想@自己同样爱吃的朋友一起来看。)
说到底,朋友圈这片小小的自留地,早已不是个人的情绪日记本,它更像一张移动的社交名片,一个微缩的社交场域。 你想在这里被别人记住、被认可、甚至产生一点点影响力,就必须学会在提供价值和表达自我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别再抱怨别人为什么删你的内容了。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是你刷到这样一条朋友圈,你会怎么做? 当你的内容真正像一个朋友在真诚地分享、有趣地表达、或者贴心提供价值时,那条小小的朋友圈,才会成为信息碎片海洋里值得被锚定的“灯塔”。
想写出不被删的发圈软文?核心就一条:像对待真实朋友对话一样对待它——有料、有趣、有情、有用。 能做到这几点的内容,在算法横行的时代才拥有真正的“抗删能力”。现在,试着重新审视一下你准备发出去的那条内容,它做到了吗?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