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
还在刷手机时被那些千篇一律的广告烦到直接划走?老板总嫌弃你的软文像白开水没味道,用户看完扭头就忘?
问题到底出在哪?
说实话,很多人的“创意广告”,不过是把产品参数换个说法再罗列一遍,以为加几个表情符号就叫“网感”了...醒醒吧!用户不是参数接收器,他们是活生生有情绪、有故事、会冲动的人。那么,到底啥样的创意广告软文推荐词,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点进来,看完还想分享?
创意软文推荐词,真不是拍脑门瞎编的
很多人觉得创意就是“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嗯...也对,但也不全对。这就好比做菜,光有稀奇古怪的食材(创意点子)不行,关键在于怎么组合、调味(策略和表达),最终让食客(用户)觉得“哇,这味道绝了!”
好推荐词的核心秘密武器是啥?
别被“创意”俩字吓到。核心就一条:挠到用户心窝里那块最痒的肉!
痛点挠得准不准? 不是“用户需要我们的产品”,而是“用户在某个具体场景下,正被某个问题折磨得抓狂”。
* 痒点够不够诱人? 痛点解决了问题,痒点是描绘用户用了产品后那个美滋滋的状态——想想喝了奶茶的快乐飞起,用了护肤品后照镜子的自信微笑...
* 恐惧用得狠不狠? “错过就亏大了”、“同龄人都在偷偷超越你”... 这种恐惧感,用得好是催化剂;但!这玩意很容易玩脱,变成让人反感的焦虑制造机。具体如何把握这个度,可能跟行业特性强相关,我还真见过几个把恐惧营销玩得很体面的案例,但通用法则?挺难总结的...*
想让文字自带传播力?试试这3招
光打动用户还不够,还得让他们愿意分享出去。啥内容会让人忍不住点“转发”?试试往这几个方向努努力:
好奇驱动
标题或开头扔个“钩子”,把“答案”藏起来一点。
比如不说“我们的新款空调巨省电”,而是“邻居偷偷问我:为啥你家电费账单比我少一半?” 读者会琢磨:啥?为啥?咋做到的?带着问题找答案,看下去的欲望挡不住。
虽然话说回来... 这种开头现在也挺多了,用得不好反而让人觉得很“套路”。
情绪共振
快乐、愤怒、感动、共鸣... 能调动用户强烈情绪的内容,传播可能性蹭蹭涨。
* 讲个用户有同感的小故事:“天天通勤挤地铁的我,那天终于崩溃了,直到遇见XXX...” (引发共鸣)
* 为用户的委屈发个声:“总被领导说文案没创意?那是你没掌握对方法!” (可能暗示:这或许能为用户找到情绪出口)
价值体现
用户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省钱了、学到了、变美了…),实用永远是硬通货。
不是吹产品多牛,而是告诉用户“用了这个,你能轻松解决XX麻烦/达成XX目标”。
干货类:“手把手教你3分钟写出老板拍手叫好的广告语!”
* 福利类:“看到第3条我默默收藏了,优惠力度堪比双11!”*
那些刷屏的广告文案都长什么样?
光讲道理太干了,看看实际的例子洗洗眼:
反套路金句:
> “熬夜伤身体?建议直接通宵!” —— 某褪黑素产品(当然,后面会巧妙引导到“还是别熬了,来颗XX睡个安稳觉”)。 剑走偏锋反而让人记住。代入感爆棚的细节故事:
> “早上7点闹钟响,头昏脑胀只想砸掉。直到在洗手台边摸索到那支冰凉薄荷味的XX牙膏,挤出来那一抹透心凉的青翠...瞬间清醒!” —— 这描述,是不是能让你脑补出画面和那种清凉感?价值拉满的对比清单:
> “普通咖啡:喝了1小时→电量耗尽;
我家小X杯:喝一口→干劲持续到午饭! (附某顾客的‘续命’时间记录截图,嗯,大概率是编排过的时间线)” → 这种对比能让人直观get到“我得到了什么好处”。
避开这些坑!让创意不翻车
创意很重要,但踩中雷区就全完蛋!别让小心思把用户吓跑:
- 别当谜语人! 创意≠让人看不懂。用户没义务猜你的“高级暗喻”。核心诉求要清晰传达,创意是让它更诱人。
- 别自嗨式炫技! 写得很爽很飞,用户看得一脸懵:“这啥?关我啥事?” 创意必须服务于目标和用户理解。
- 虚假夸张死得快! “用了就能一夜回春”、“月入百万不是梦”... 这种牛皮吹破的广告,用户一眼识破+极度反感。可信度一旦崩盘,后面说什么都没用了。
- 忽视品牌调性要命! 一个走高端奢华路线的品牌,突然在文案里疯狂玩网络烂梗,想想就违和感爆棚。
最后几句真心话
写创意广告的软文推荐词,本质上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撩拨”。你得懂用户、懂产品、懂人性那点小小的冲动和渴望。创意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它是接地气的沟通高手。
别追求一步登天写出惊世神作。多练习上面的方法,多分析那些“刷屏”广告为啥能火(但也别迷信刷屏),小步快跑不断优化。今天打动一个用户,明天可能就引爆一群人。好的创意推荐词,它自己会长脚——用户就是那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