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刷到那种让人看着就饿的美食推文?明明知道是广告,还是不由得点开链接下单?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那些让泡面都能卖出高级感的食品新闻标题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为什么你家商品故事总像白开水?
去年有个做辣酱的顾客找我诉苦,说自家文案写了"精选原料、传统工艺",结局阅读量还没隔壁老王晒孙子高。我拿他家老太太做剁椒的视频发抖音,三天卖了800瓶。
重点来了:
- 把"手工制作"改成"张婶凌晨四点摘的二荆条"
- 把"健康低脂"换成"李哥吃这辣酱半年甩肉20斤"
- 把"工厂质检"变成"流水线上王师傅的强迫症日常"
上海某老字号糕点铺就靠老师傅抖面粉的短视频,让蛋黄酥销售额翻了五倍。记住,潜在顾客买的从来不是饮食本身,而是附着在饮食上的情绪记忆。
///从零开始搭建故事素材库
在杭州教餐饮文案的小米老师,电脑里存着237个食品公司的案例库。她带学员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
- 翻遍后厨拍20张原料特写(带泥土的土豆比包装袋好看)
- 采访三个老员工记流水账(洗碗阿姨都知道哪些菜剩得多)
- 整理100条真实网民评价("让我想起外婆腌的酸菜"值千金)
北京有个做卤味的小夫妻,靠开销者说"吃出小时候偷啃鸡爪的刺激感"这句话,当月外卖单量破万。这些活生生的细节,可比形容词有杀伤力多了。
小红书和公众号到底该选哪个?
咱们得说一句实在话,这得看你的商品属性和团队本事:
平台 | 内容样式 | 见效周期 | 适合品类 |
---|---|---|---|
公众号 | 长图文 | 2-3个月 | 高端礼盒/养生品 |
小红书 | 短笔记 | 1-4周 | 网红零食/速食 |
抖音 | 短视频 | 1-7天 | 即食食品/饮品 |
举一个实例,去年爆火的某山药粉品牌,先在公众号推《36岁二胎妈妈的中医早餐方》铺垫专业感,再在小红书发起#办公室三分钟养生挑战#,最后用抖音直播研磨过程,三个月营业额破千万。 |
///让文案自带香气的小心机
在食品行业摸爬滚打十二年的老周跟我说了个绝招:写文案时要调动五种感官:
- 视觉:"琥珀色蜂蜜循着勺尖缓缓垂落"
- 听觉:"脆皮炸开时咔嚓声吓得猫跳窗台"
- 触觉:"糯米团在齿间缠绵的微妙阻力"
- 嗅觉:"揭开锅盖那团扑脸的菌菇鲜雾"
- 味觉:"后槽牙突然迸发的山野青梅酸"
成都某火锅底料商家,用"牛油在舌尖跳舞的灼热华尔兹"这句,让商品在淡季卖出旺季销售额。
投了五万广告为什么没水花?
上个月有个做儿童饼干的朋友跟我急眼,说找达人推广的钱都打水漂了。我一看内容全在说"无添加剂",马上让他改推《开学季:让孩子自己搞定的早餐神器》,配图是孩子踮脚从烤箱取饼干的场景。结局转化率直接从0.3%飙到7.8%。
核心要把握:
- 开学季/年夜饭/减肥期等场景关联
- 职场妈妈/独居青年等身份代入
- 早餐/加班/追剧等具体时刻绑定
南京某代餐品牌抓住"医院陪床必备"这一个独特场景,在本地社群精准投放,三个月吃掉35%地域商圈份额。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去年帮山西某陈醋厂做文案,开始走"百年传承"路线死活推不动。后来发现他家流水线工人下班都拿醋泡脚治脚气,改成《老师傅绝不外传的厨房秘籍》系列,反而引爆社区团购。你仔细品品,潜在顾客要的从来不是商品仿单,而是能化解实际生活痛点的通关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