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街边便利店货架上突然冒出来的新牌子果酒,三个月后就消失得九霄云外?隔壁老王代理的白酒品牌,去年还在央视打广告,今年业务员电话都打不通了。酒水招商这潭水到底有多深?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聊。
酒水商圈还值得进场吗?
先看组有意思的数据:2023年啤酒销售额下降4%,但精酿品类暴涨230%。某国产威士忌品牌在抖音三个月招到700家经销商,秘诀是把招商会开成品鉴课堂。重点来了——现在不是酒不好卖,是卖酒的方式得换脑。
福建有个县城老板专做婚宴用酒,去年开始让顾客DIY酒标,新人婚纱照直接印瓶身上。结局单瓶利润从8块涨到35块,还带动了二次采购。这说明啥?得找到自己的生存夹缝,别跟大厂硬碰硬。
选品牌别光看广告服侍费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被"央视上榜品牌"这一类话术忽悠。去年暴雷的某酱酒品牌,招商时吹牛说投放2亿广告,结局经销商进场后连地推物料都需要自费。教你三招防坑:
- 查生产许可证编号(国家食药监官网可验真)
- 看条码前三位(690-695是国产,别信进口幌子)
- 试饮留样(三个月后对比味道是不是走样)
浙江有个聪明商家,要求品牌方提供至少5个已合作半年以上的经销商名单,随机选三个暗访。这招帮他躲过三个快招公司的坑,现在代理的梅子酒在本地KTV渠道稳居销售额前三。
招商政令里的文字游戏
见过最坑的条款是"首批进货送宝马采用权",结局要完成500万销售额才给配车。这些暗语得看懂:
- 保证金可退=完成年销80%才退
- 广告支撑大概率是给点宣传片
- 独家代理可能只管三条街
建议重点看库存周转支撑。山东某啤酒品牌允许经销商调换30%滞销货,这一个政令让他们的终端退货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2%。还有个狠招——要求品牌方提供动销方案,最好细化到不一样四季的摆台设计。
藏在渠道里的金矿
别光盯着商超和餐饮,这三个新渠道正冒头:
- 公司福依靠酒(定制LOGO瓶+专属折扣)
- 社区团购团长(给10%推荐费发展下线)
- 短视频同城号(拍酒吧探店视频带分销链接)
长沙有个90后把精酿铺货到剧本杀店,在酒瓶上印剧情线索,结局玩家喝完要把瓶子带回家解密。这招让他的铺货成本比传统渠道低40%,复购率高得吓人。
那些招商经理不会说的秘密
参加过招商会的都知道,PPT上的数字能信三成就不错了。教你挖真实数据:
- 蹲守品牌仓库看发货频次(手机地图看货车进出)
- 查电商平台评价(重点看追评时间线)
- 混进经销商群看抱怨内容
有个反常识的发现:包装过度的品牌反而危险。去年倒下的某果酒品牌,招商时送的金色邀请函成本就要200块/张。这种烧钱做排场的,往往撑不过商品周期。
我的血泪阅历谈
在行业里泡了八年,说一句得罪人的话:千万别信"半年回本"的鬼话。见过最稳的经销商,是慢慢养社区烟酒店渠道的。他代理的黄酒品牌,第一年亏了二十万,第三年开始每年净赚百万。
还有个绝招——做品牌方的试验田。武汉某商家主动申请试点外卖平台酒水盲盒,现在这一个模式被全国复制,他拿永久分成。记住,招商是结婚不是谈恋爱,得找愿意共同成长的伙伴。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有经销商开始要求品牌方开放地域联名权。比如说成都的火锅底料啤酒,云南的鲜花蒸馏酒,这种在地化革新才算是将来。对了,山西有个老板更绝,用酒厂参观路线招揽旅行社合作,光门票分成就覆盖了物流成本。这年头,卖酒真的不只是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