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萍乡那家做制造业陶瓷的小厂吗?去年他们还大名鼎鼎,今年突然在抖音刷到他们的商品测评视频,连广东顾客都跑来下单。更神奇的是,他们压根没在电视台投过广告!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后来才知道,人家靠20篇软文打开了全国商圈。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像咱们萍乡这种三四线城市的公司,新闻推广怎么做?是什么?玩出新花样?
一、找准发力点才算是王道
千万别觉得软文就是找个小编写作文。去年莲花县有家烟花厂,把商品仿单改写成《中国烟花匠人三十年防潮籍》,结局文章被200多家婚庆公司转载。核心就在于他们摸准了顾客最头疼的潮湿天气储存症结。
萍乡公司常见的三大定位误区:
- 把厂区照片拍成证件照(死板)
- 老板个人奋斗史写成长篇小说(啰嗦)
- 技术参数堆成高考数学卷(枯燥)
举一个例子吧——芦溪某电瓷公司,开头总爱写"我司创立于1987年"。后来改成"输电线路突然停电?可能是瓷绝缘子选了不抗冻的",当月咨询量直接翻三倍。
二、内容要带"萍乡味儿"
去年湘东区有家养殖场,用《武功山脚下的土鸡养成记》系列软文,把养殖过程写成户外探险日记。他们在文章里埋了个小心机:每一篇都提到饲养员早上要去老表家收红薯藤。结局广东顾客专门跑来考察,说就冲着这份真实感。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 把行业黑话当专业(比如说"纳米级釉面处理")
- 盲目模仿大品牌调性(反而失去本土特色)
- 忽视方言的感染力("恰得苦耐得烦"比"艰苦奋斗"更抓人)
这里还有个绝招:把商品参数转化成生活场景。比如说陶瓷阀门厂家,与其说"耐压强度50MPa",不如写"住在28楼也不必担心水管爆裂"。
三、选对平台比写10篇稿件更为重要
上栗有家做门窗的厂子,最开始在行业网站发技术文章,三个月才3个咨询。后来他们把《江西回南天防潮指南》发到小红书,配上师傅安装时擦玻璃的水痕照片,当月接到30多个省内订单。
平台拣选的门道可多了:
- 本地论坛适合讲情怀故事(比如说"萍乡老厂记忆"系列)
- 贴吧适合搞问答互动(解答装修选材症结)
- 短视频平台要会埋梗(最近有个#我家住在厂区隔壁 的话题挺火)
重点说下依靠微信公众平台。安源区有家机械厂,每周发篇《厂长车间日记》,记录老师傅们怎么化解顾客奇葩要求。有篇写"给内蒙古顾客定制防沙设备"的文章,被山西煤矿公司负责人动转发,带来5个大单。
自问自答环节
问:软文是不是只能写公司故事?
答:去年开发区有家新物质公司,把检测报告改编成《20张图看懂防水涂料》,这种干货型内容反而带来更加多精准顾客。记住,故事只是佐料,化解症结才算是主菜。
问:小公司没钱投大平台怎么办?
答:湘东制造业园有家配件厂,专门给本地维修店写《常见设备故障自检手册》。文章结尾加了个"扫码领全套维修视频",三个月加了500多个精准顾客微信。
问:怎么判断软文有没有效果?
答:经开区有家包装厂的做法很聪明。他们在不一样的平台用不一样的联系电话,如百度推广用0739开头的座机,短视频平台用17开头的手机号。这样就能明晰知道顾客来源。
说到这儿,可能有老板要问: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其实就跟炒菜一个道理——先摸清食客口味(网民要求),选好新鲜食材(商品优势),掌握火候节奏(发布谋略)。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萍乡公司开始在文章里植入本地地标,比如说秋收起义广场、孽龙洞这些,反而让外地顾客觉得真实可信。
最后说个真实案例吧。某陶瓷公司老板刚开始觉得软文没用,勉强试水写了篇《谁说萍乡造不出航天物质》。没想到文章被湖南卫视的供应商看到,现在他们的特种陶瓷已经用在卫星零部件上了。这事儿说明啥?好内容自己会长腿跑到顾客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