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药店公众号总在自嗨?
前两天帮开药店的老王看后台数据,发现他坚持日更半年的公众号,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才83次。点开文章一看,满屏都是"专业服侍""品质保障"之类的自夸话术,活脱脱像药店门口循环播放的促销喇叭。你是不是也在犯同样的错误?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把药店公众号写出让张大妈李大爷抢着转发的效果。
拟标题的三大忌讳与救星
"活动促销"这种标题千万别采用!
看一看这两个标题对比:
- 普通版:"春季常采用药促销"
- 升级版:"三月不囤这些药,感冒来了干瞪眼"
数据说话:某连锁药店测试发现,带具体场景的标题点击率高出普通标题3倍以上。记住这几个救命公式:
- 痛点+化解方案:"半夜娃发烧,这三样药比退烧贴管用"
- 数字+效果:"5毛钱一片的维生素,居然能防三种病"
- 疑问+悬念:"药店员工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低价药藏在哪排货架?"
突然想到,上次看到有个药店把"口罩到货"写成"比KN95还严实的口罩到货,每人限购5包",当天门口排了三十米长队。这标题起的,绝了!
内容创作的黄金三角法则
第一角:专业但不装专业
把"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改成"吃完这药别喝酒,小心伤肝",这才算是街坊能听懂的人话。某社区药店分享"降压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的科普文,转发量破千的秘密就在于——用菜商圈唠嗑的语气讲专业学识。
第二角:真实案例比仿单管用
收集店员日常碰到的奇葩症结:"王大妈把眼药水当滴耳液用了怎么办?"这一类真实故事自带传播力。记得上次某药店写"买错痔疮膏当成眼霜用的李阿姨",文章阅读量直接破万。
第三角:实用器械大放送
整理这些干货准没错:
- 家室常备药清单(分儿童/老人/宠物版)
- 药品保质期自查表(冰箱门贴版本)
- 医保报销药品对照手册
你猜怎么着?有药店把过期药回收活动写成"拿过期药换鸡蛋,1板换1斤",当天回收量是平时的20倍。
新手火速涨粉的野路子
方法一:社区大妈传播法
在收银台摆个二维码立牌,写上"扫码查药品真伪",比"关注领优惠券"管用十倍。某县城药店用这招,三个月涨粉2000+,秘诀就在于化解了中老年网民最担心的假药症结。
方法二:病症日历法
按节气做内容规划:
时间 | 主题 | 转化商品 |
---|---|---|
3月 | 花粉过敏自救指南 | 抗过敏药+洗鼻器 |
6月 | 空调病防护手册 | 藿香正气水+VC泡腾片 |
11月 | 秋冬进补红黑榜 | 阿胶膏+钙片 |
这套打法让某连锁药店线上营业额季度增长45%,核心是内容与货架商品深度绑定。
方法三:街坊互助计划
发起"以药换故事"活动:带过期药到店可兑换老中医问诊,同时收集网民用药故事。有个药店靠这招,不但清了库存,还攒了200+真实案例当创作素材。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干了五年药店公众号运营,发现个扎心真相:街坊们根本不在乎你有多少执业药师,他们只关心"孩子积食怎么办""降压药能不能掰开吃"。上周帮城中村药店改文案,把"专业服侍"换成"值班药师电话24小时开机",咨询量直接翻番。
最近整理数据时发现,带具体商品指导价的文章转化率比纯科普文高68%。这让我想起菜商圈卖菜的大姐——她总会说"今天的菠菜三块五一斤",而我们需要学会告诉网民:"这一个维生素C片,每天吃两粒够够的"。
说到底,药店公众号不是医药杂志,而是街坊邻居的用药小棉袄。下次写文章前,不妨先把专业术语词典锁进抽屉,像隔壁王婶聊家常那样写——毕竟,真正的好文章,是能让张大妈边看边拍大腿说"哎呀这说的不就是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