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有?朋友圈里总有人发个买菜日常都能收获50+点赞,而你认真写的抗疫正能量,最后就三个赞——你爸、你妈、还有被迫营业的闺蜜。凭什么啊? 去年我帮楼下奶茶店写了条"暂停堂食的第7天,我们发现开销者偷偷在杯底写诗",当天转发破千,老板多送了我三杯芋泥波波。今天掏心窝子聊聊,怎么让疫情相关的朋友圈软文不招人烦还疯狂涨粉。
01 先搞明晰你在跟谁较劲
大多数人以为发疫情内容就是跟病毒较劲,错!真正要打动的是屏幕后边那个憋疯的人。上个月有个案例特有意思:某社区团长发"封控第22天,我终于知道302阿姨跳广场舞时听的什么歌",配图是志愿者拍的阳台音乐会,这条愣是让300多户邻居主动加她微信。你看,比"加油!坚持住!"管用一万倍。
新手必踩的坑:
- 要么全程卖惨:"又要居家办公了(哭脸)"
- 要么硬灌鸡汤:"所有苦难都是修行"
- 正确打开方式:用"早上6点的核酸队伍里,穿婚纱的新娘在啃煎饼"这种魔幻现实细节
02 从数据里扒拉黄金公式
我扒了朋友圈里转发量过500的300条疫情内容,发现爆款都长这样:
- 反差点:严肃疫情+沙雕日常 → "隔离酒店电视机坏了,我和Siri玩成语接龙输了18次"
- 代入感:把宏大叙事变成个人史 → "冰箱冷冻层藏着我的稳妥感:5袋水饺、3盒牛排、2包火锅底料"
- 隐藏福利:看似吐槽实则炫耀 → "居家办公最大的烦恼是:猫总以为键盘才算是我的亲生孩子(附主子表情包九宫格)"
对比测验:
- A组发"封控物资发放现场" → 点赞23
- B组发"楼长用Excel表格统计要求,把不会采用智能机的王奶奶排成高亮黄" → 点赞189
结论:具体到门牌号的故事,比大场景更具有穿透力
03 偷偷塞点心理学小心机
你知道为什么"做核酸路上捡到银杏叶"这种内容会火吗?弗吉尼亚大学早探究透了:人在负荷境况下,对微小美好的敏感度增强300%。上次我发"居家23天,终于发现对面楼窗户反光能看落日",评论区刹那变成天文观测沟通现场。
实操器械箱:
- 稀缺性法则:"抢到最后一包螺蛳粉时,我和超市阿姨产生了革命友谊"
- 幽默防御机制:"建议把健康码皮肤功能开放,我想给灰码穿件貂"
- 社交货币设计:"整理出不会吵到邻居的居家锻炼清单,想要的扣1"
04 避开雷区比追求爆款更为重要
有个血泪教训必须说:某培育机构发"停课不停学,XX网校伴您成长",配图是小孩面朝电脑哭,结局被家长投诉到删帖。疫情内容三大红线记好了:
- 别拿别人的苦难抖机灵 → 把"方舱床位紧张"改成"医护在防护服画卡通鼓励患者"
- 少用绝对化表述 → "最稳妥"改成"个人防护小贴士"
- 警惕消息过时 → 发防疫政令前先查最新通告
05 从文案小白到老手的秘密通道
我徒弟上周发了条"居家办公后,我家狗以为我失业了,每天叼玩具来安慰我",数据直接碾压她之前所有精心P图的下午茶照片。记住这一个速成口诀:
- 把形容词换成动词 → 不说"感动"说"眼眶发烫"
- 用身体感受替代心理描述 → 把"焦虑"写成"手指抠手机壳抠出划痕"
- 让数据有热度 → 把"做了7次核酸"改成"棉签在喉咙跳舞的日子"
昨天看到个绝妙案例:水果店老板发"社区团购的第14天,我发现3号楼张爷爷总多转5毛钱,他说不可以让我们白跑腿"。这条朋友圈让整栋楼的年轻人都主动帮他核对订单。你看,疫情下的好内容根本不是文采比拼,而是你能不能看见冰层下的暖流。下次发圈前,先把"我想说什么"改成"他们需要听到什么",保准你的手机被点赞提示震到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