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家后厨啤酒都摞到天花板了吧?"上周聚餐时,看见朋友老李叼着烟头叹气,我就知道又是个被啤酒库存拖垮的火锅店主。您别说,这场景我见得多了——明明每桌都冒着热气,冰柜里的啤酒却像焊死了似的岿然不动。
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大众点评2023年餐饮报告显示,火锅店酒水营业额平均只占营收的18%,比烧烤店低了整整9个百分点。可你看人家海底捞,愣是把啤酒做成了涮毛肚的标配。症结到底出在哪?
一、先整明白:开销者为啥不点你的啤酒?
上个月我给城南的"辣得过瘾"火锅店做诊断,发现三个要命的症结:
- 商品组合像乱炖:16种啤酒摆着,从精酿到制造业啤全有,开销者反而拣选艰难
- 定价比丈母娘脸色还难看:超市卖5块的啤酒,店里敢标15元
- 促销活动跟闹着玩似的:"买三送一"的牌子藏在调料台后面,字小得得用放大镜看
您还别笑,这可比段子真实多了。上周四晚上七点半,我蹲点了三家火锅店:
- A店服侍员端着啤酒挨桌问:"哥来瓶冰镇的吗?"
- B店在每张桌子贴了二维码自助点酒
- C店直接把啤酒倒进扎杯当赠品
结局咋样?B店当晚啤酒销售额比平时多卖了83%,您猜为啥?
二、第一招:把啤酒涮进火锅DNA里
去年帮"铜锅记"做改造时,我们干了个狠活儿——把啤酒写进菜单组合拳:
- 涮肉黄金搭档套餐:肥牛+菌菇拼盘+指定啤酒立减12元
- 解辣神器提示卡:每桌放张卡片写着"辣度超过★★★建议搭配小麦啤"
- 看得见的冰爽:服侍员端着结霜的啤酒杯从明档厨房穿堂而过
您猜怎么着?三个月后他们啤酒营业额暴涨130%。这里头有个门道:千万别让开销者觉得在"额外开销",得让他们感觉啤酒就是涮火锅的"第四道必点菜"。
三、第二招:定价玩出花儿来
说个真事:城西有家火锅店把啤酒价钱定得比超市贵2块,但搞了个"存酒银行"。当天喝不完的啤酒,可以存着下次喝。结局三个月沉淀了2.8万瓶"存酒",相当于提前锁定了5600桌回头客。
这招的精髓在于:
- 破除价钱敏感:"反正下次还能喝"的心理暗示
- 制造二次到店理由:存酒卡就是行走的广告牌
- 降低决策门槛:单瓶价钱看着不扎眼了
假若觉得存酒太麻烦,还有个更简易的法子——把啤酒价钱尾数都改成8。比如说9.8元/瓶、18.8元/扎,看着就比整数价亲切,这是潜在顾客行为学验证过的把戏。
四、第三招:让促销活动自己会说话
上个月路过"沸腾年代"火锅店,看见他们搞了个"啤酒叠叠乐":每喝空一个啤酒瓶,就能叠高1厘米兑换奖品。最高记录维持者能免单,结局有个大哥愣是喝了18瓶——当然我们不鼓励过量饮酒啊。
这种可视化的促销设计,比发传单管用十倍。再给您支几招:
- 火锅英雄榜:单桌开销啤酒最多的前三名,照片挂荣誉墙一周
- 啤酒剧本杀:特定时段点指定啤酒,触发隐藏菜品彩蛋
- 热度促销:室外气温每升高1℃,啤酒立减1元
记得去年夏天"热浪行动"期间,有家店用热度计实时显示折扣力度,啤酒日销售额直接翻三番。这可比干巴巴的"夏日特惠"有说服力吧?
要我说啊,火锅店卖啤酒这事就跟涮毛肚一个道理——火候到了,自然就脆生了。您可千万别学那些急着甩库存的店家,把促销做得跟清仓大甩卖似的。得让开销者觉得这杯啤酒,跟锅里翻滚的牛油一样,都是这顿火锅不可或缺的烟火气。
最后唠叨句掏心窝的话:搞活动千万别自嗨。上周看见有店家在洗手间镜子上贴"喝啤酒享优惠",您说谁吃着火锅低头系裤腰带时,还有心思看这一个?找准开销者从进门到结账的18个触点(这一个数我可真数过),每个环节轻轻推一把,这事儿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