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策划了半个月的送礼活动,文章发出去阅读量却少得可怜。上个月某母婴品牌的商圈部朋友跟我诉苦,他们准备了价值百万的礼品,结局促销型软文短篇标题没起好,点击率还不到1%。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写出让人不由得点开的送礼标题。
好标题真的只是堆核心词吗?
去年双十一有个反面教材:某家电品牌把标题写成《年终大促送豪礼》,结局点击率只有0.3%。改了个版本《家里有2007年前买的冰箱?免费换新还倒贴500》,点击率飙升到8.7%。这说明三个道理:
- 数字具体化比模糊表述强10倍
- 制造悬念能激发好奇心
- 利益前置要戳中痛点
有个做私域运营的团队更狠,他们给母婴顾客写的标题是《宝宝夜醒三次的宝妈留意!今晚8点开抢救星》,把送礼包装成育儿化解方案,转化率直接翻了五倍。
哪些标题类型最容易踩雷?
最近帮朋友诊断活动文案,发现新手最爱犯这些错:
- 自嗨型:《震撼来袭!年度最大让利》(网民心想:跟我有啥关系)
- 假大空型:《感恩回馈送好礼》(网民嘀咕:又是老套路)
- 品德绑架型:《不转不是中国人》(直接触发反感)
来看一个对比数据就明白了:
标题类型 | 平均点击率 | 转化率 |
---|---|---|
痛点化解方案型 | 6.2% | 15% |
纯福利告知型 | 2.1% | 5% |
情感绑架型 | 0.8% | 1% |
故此啊,站在网民角度说人话,比自说自话强多了。
怎么找到自己的标题风格?
有个做社区团购的案例特别典型:刚开始他们的标题都是《团长福利日送礼》,后来改成《家里葱姜蒜总不够?今天下单送全年调料包》,订单量涨了300%。这里头藏着三个秘诀:
- 场景具象化(厨房缺料VS抽象送礼)
- 时间限定(今天/本周/倒计时)
- 价值换算(送调料包≈省下328元)
还有个绝招是翻网民评价,比如说某宠物品牌发现买家总说"猫粮太油",就写出《吃这款猫粮黑下巴?下单就送洗护套装》,把送礼变成症结补偿,客诉率反而降了20%。
数字在标题里怎么用最勾人?
去年某美妆品牌的母亲节活动给我上了一课:原先的标题《母亲节送礼清单》点击率1.2%,改成《50岁妈妈最想要的3件礼物(第三件免费送)》,点击率飙到7.9%。数字采用要记住:
- 奇數比偶數更抓眼(3/5/7法则)
- 价钱要折合日常开销(送价值500元礼盒=省下10杯奶茶钱)
- 时间节点要具体(今晚8点VS近期)
有个做家电的朋友更绝,他发现写《空调开机慢3分钟?以旧换新倒贴200》比直接说送礼效果好三倍,出于数字制造了症结紧迫感。
蹭热点会不会被骂标题党?
今年春节某酒类品牌的骚操作值得学习。他们没跟着写《春节送礼指南》,而是蹭《狂飙》热度写成《高启强同款老窖 买一箱送孙子兵法》。结局这标题:
- 引发剧粉讨论
- 制造话题反差
- 自然带出赠品
但要留意尺度,上次某品牌蹭疫情热点写《阳了别慌 买药送血氧仪》,诚然点击率高,却被骂吃人血馒头。记住热点要正向关联,别踩品德红线。
现在更加多人意识到,送礼活动的实质是情绪交易。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带"省心"字眼的标题转化率比"省钱"高40%,出于现代人更缺时间而非金钱。下次写标题前,不妨先问自己:这一个礼物到底帮网民省了什么?是时间?是麻烦?还是拣选艰难症?想明白这一个,标题自然就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