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尴尬?电话刚说"您好我们是做新闻营销的",对面就传来嘟嘟声;或聊了半小时口干舌燥,顾客最后来句"再考虑考虑"...别慌!今天咱们就手把手教你打通河源老板们的任督二脉,让你的营销电话从骚扰变商机。
第一关:黄金三分钟法则
去年帮朋友公司做地推,发现个惊人规律——河源老板接电话的平均耐心只有3分钟。超过这一个时长,要么找借口挂断,要么开始神游。所以啊,前30秒定生死这话真不是吓唬人。
开场白对比测验表
话术类型 | 接通率 | 转化率 | 典型顾客反应 |
---|---|---|---|
传统推销式 | 12% | 3% | "不需要"秒挂 |
症结切入式 | 38% | 15% | "你说说看" |
本地案例式 | 55% | 27% | "这一个有点意思" |
举一个真实案例:用"王总您好,上个月帮坚基广场做的新店推广方案,三天带来2000+客流量..."开场,比"我们是专业软文编写公司"的接通率高3倍。秘诀就是先说结局,再聊过程。
第二关:河源老板最爱听什么?
混迹河源商圈十年的老张透露,本地公司家最吃这三套:
- 成本可视化:"5万预算能覆盖20个本地公众号"
- 效果可量化:"至少带来300个精准咨询"
- 风险可控化:"先试投3篇看效果再续约"
这里还有个四要三不要口诀:
要讲客家话(适当穿插方言词汇)
要带数据包(提前准备行业报告截图)
要留钩子("明天下午三点半有场免费流量课")
要短平快(每次通话≤8分钟)
不要报虚价(河源人最反感玩价钱猫腻)
不要贬同行(特别是别吐槽58同城上的竞品)
不要催太紧(隔三天跟进最合适)
第三关:实战避坑指南
上个月某新人连续被挂电话20次,后来发现是踩了这三个雷:
- 上班时间打(早10点/下午3点最佳)
- 用外地号码(0762区号接通率↑40%)
- 只说平台不说人(重点推自家主编的十年阅历)
河源特色应答模板:
顾客问:"你们跟XX公司比有啥优势?"
神回复:"咱就像客家酿豆腐和广式早茶——XX家擅长全省覆盖,我们专攻河源商圈精准渗透,上周刚帮XX路餐饮街做完旺季推广..."
顾客说:"加微信发资料吧"
杀手锏:"好嘞!马上发您三个方案:①商圈爆破型 ②口碑沉淀型 ③促销转化型,您看完咱明天下午三点碰个具体要求?"
找对人比说对话更为重要
扒过58同城上30家河源推广公司的数据,发现这些核心人最容易成交:
- 连锁店运营总监(决策快/预算足)
- 新店开业负责人(要求急/周期短)
- 传统公司二代接棒人(观念新/敢尝试)
有个绝招教你:盯紧各大商业体招商部,他们手里攥着新入驻商户名单。去年帮顾客搭上万达广场招商经理,一个月签了8家餐饮店推广单。
本人观点时间
说实在的,在河源做软文电话营销,光会背话术没用。得像个老街坊唠嗑,把"内容曝光量"说成"让整条街都知道您家招牌菜",把"KPI达成率"翻译成"月底数钱时笑得见牙不见眼"。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用固话比手机号拨打,顾客信任度高出23%。可能出于现在诈骗电话太多,大家看到0762开头的固定号码,下意识觉得是正经公司吧。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上次听个建材老板说,最烦电话里吹"全网推广",他就认本地公众号+朋友圈投放。故此啊,摸清河源人"实在"的性子比啥营销定律都管用)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别把软文电话当推销器械,把它当成帮顾客赚钱的化解方案。就像客家娘酒,得慢慢温着品,急火快攻反而糟蹋了好东西!